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8页 |
·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铅同位素对研究古老地壳演化的意义 | 第12-15页 |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地质背景与样品 | 第18-21页 |
·地质背景 | 第18-19页 |
·扬子克拉通位置 | 第18-19页 |
·扬子克拉通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基底岩石组成 | 第19页 |
·样品来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淋洗对PB同位素地质样品的影响 | 第21-33页 |
·地质样品中铅同位素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地质样品中铅同位素研究意义 | 第21页 |
·地质样品中铅同位素分析存在的不足及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淋洗对地质样品中铅同位素分析的意义 | 第22页 |
·淋洗实验 | 第22-23页 |
·代表性淋洗流程1[McDonough and Chauvel(1991)[77],以下简称MC方法] | 第22页 |
·代表性淋洗流程2[Weis and Frey(1991,1996)[90,78],以下简称WF方法] | 第22-23页 |
·本研究采用的简化淋洗方案[以下简称简化法] | 第23页 |
·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9页 |
·淋洗对Pb同位素体系的影响 | 第24-27页 |
·三种淋洗方案对比 | 第27-28页 |
·对污染源的思考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分析方法 | 第33-36页 |
·Pb同位素测定 | 第33-34页 |
·Sr-Nd同位素测定 | 第34-36页 |
·样品制备 | 第34页 |
·Rb-Sr、Sm-Nd化学分离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分析结果 | 第36-43页 |
·Pb同位素组成 | 第36-38页 |
·淋洗和不淋洗 | 第38-41页 |
·Sr-Nd同位素组成 | 第41-43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43-48页 |
·扬子克拉通与周围块体的铅同位素组成对比 | 第43-45页 |
·扬子与华北克拉通Sm-Nd同位素组成对比 | 第45页 |
·崆岭杂岩同位素Sr-Nd-Pb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 第45-48页 |
第七章 结论和不足 | 第48-50页 |
·淋洗对地质样品中铅同位素的影响 | 第48页 |
·崆岭杂岩Sr-Nd-Pb同位素组成 | 第48-49页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