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及制约瓶颈 | 第8-9页 |
·AutoCAD地形图数据到GIS空间数据转换及相关质量问题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图幅间要素合并问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数据质量的主要内涵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5页 |
·基于组件开发的技术支持 | 第15-17页 |
·面向对象技术 | 第15页 |
·COM技术 | 第15-16页 |
·基于接口的编程 | 第16页 |
·组件式GIS系统的特点 | 第16-17页 |
·开发环境和开发语言选择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数字地形图数据与GIS空间数据差异性分析 | 第19-32页 |
·数字地形图数据模型 | 第19-23页 |
·数字地形图数据模型的概念 | 第19-20页 |
·数字地形图数据模型的特点 | 第20-22页 |
·数字地形图的表现 | 第22-23页 |
·GIS空间数据模型 | 第23-28页 |
·空间数据模型的概念 | 第23-24页 |
·拓扑关系数据模型 | 第24-25页 |
·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 | 第25-28页 |
·数字地形图数据模型与GIS数据模型的差异性分析 | 第28-32页 |
·数据概念和数据内容的存在差异性 | 第28-29页 |
·数据结构和数据格式存在差异性 | 第29页 |
·地理要素的表达存在差异性 | 第29-30页 |
·地理数据的精度要求存在差异性 | 第30-31页 |
·应用重点的差异性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数字地形图数据转换到空间数据库关键技术 | 第32-42页 |
·CAD数据转换前预处理及相关工具开发 | 第32-37页 |
·地形要素的封闭性检测 | 第32-33页 |
·重复地形要素的清理 | 第33-34页 |
·对带状线性地理要素的处理 | 第34页 |
·地形图图元数据属性匹配 | 第34-37页 |
·地形图数据转换到GIS数据格式的方法 | 第37-38页 |
·要素清理与编辑功能的开发 | 第38-40页 |
·转变格式后数据质量的检查与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要素合并功能的设计与算法流程 | 第42-65页 |
·接边模块设计及算法框架 | 第42-45页 |
·分幅数据预处理模块 | 第42-43页 |
·跨图幅要素合并算法框架设计 | 第43-45页 |
·误差配赋方法 | 第45页 |
·系统详细设计 | 第45-63页 |
·线要素接边融合 | 第45-53页 |
·面要素接边融合 | 第53-56页 |
·算法流程及关键代码 | 第56-63页 |
·要素合并质量检查与误差分析 | 第63-65页 |
·空间数据误差来源 | 第63-64页 |
·合并图形误差分析 | 第64-65页 |
第五章 要素符号可视化功能的实现 | 第65-69页 |
·使用ArcGIS9.2制图表达符号化要素 | 第65-67页 |
·制图表达的定义 | 第65页 |
·制图表达规则传统符号的区别 | 第65页 |
·制图表达的生成 | 第65-66页 |
·制图表达在Geodatabase中的存储方式 | 第66-67页 |
·地图要素符号化过程 | 第67页 |
·要素符号化功能的实现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0页 |
·论文取得的成果 | 第69页 |
·存在的几个问题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