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前言 | 第10页 |
·研究背景、意义和理论基础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基本理论 | 第12-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试件的制备及试验方法 | 第24-36页 |
·主要原材料 | 第24-26页 |
·胶凝材料 | 第24页 |
·保温骨料 | 第24-25页 |
·纤维 | 第25-26页 |
·改性组分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27页 |
·力学性能 | 第26页 |
·物理性能 | 第26-27页 |
·热工试验 | 第27页 |
·保温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 第27-36页 |
·配合比的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重要组分的掺量 | 第28-35页 |
·配合比的确定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的吸湿性能分析 | 第36-50页 |
·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特点 | 第36-41页 |
·水泥用量与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孔隙结构的关系 | 第37页 |
·水胶比对复合保温砂浆孔隙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膨胀珍珠岩掺量对复合保温砂浆孔隙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聚苯乙烯颗粒级配引起复合保温砂浆的孔隙率差异 | 第39-40页 |
·细砂掺量对复合保温砂浆的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40-41页 |
·吸湿性能研究 | 第41-48页 |
·水泥用量对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吸湿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水胶比与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吸湿性能的关系 | 第42-43页 |
·膨胀珍珠岩掺量对吸湿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的骨料级配与吸湿性能的关系 | 第45-46页 |
·细砂掺量对吸湿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复合聚苯乙烯复合保温砂浆实际使用时的含湿率 | 第48-49页 |
·气候条件对围护结构含湿量的影响 | 第48页 |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 | 第48页 |
·试验湿度设计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热湿传递性能试验分析 | 第50-58页 |
·复合保温砂浆热湿传递性能与胶凝组分的含量的关系 | 第50-51页 |
·胶凝组分含量与含湿导热系数的关系 | 第50-51页 |
·含湿导热系数最稳定的的水泥用量 | 第51页 |
·水胶比对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水胶比对导热系数变化幅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水胶比与含湿导热系数的关系 | 第52页 |
·膨胀珍珠岩的掺量对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骨料的热湿性能对砂浆热湿性能的影响 | 第52-53页 |
·热湿性能最稳定的骨料配比 | 第53-54页 |
·不同级配聚苯乙烯颗粒对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含湿导热系数的差异 | 第54-55页 |
·含湿导热系数差异的大小及原因分析 | 第54-55页 |
·含湿导热系数最稳定的聚苯乙烯颗粒级配 | 第55页 |
·细砂掺量对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 | 第55-57页 |
·细砂对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 | 第56页 |
·复合保温砂浆允许的细砂掺量最大值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复合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含湿导热系数函数推导 | 第58-75页 |
·试验数据与现有函数的吻合程度 | 第58-60页 |
·热湿传递模型基础 | 第60-61页 |
·基本假设 | 第61页 |
·模型建立 | 第61-66页 |
·特定条件下对函数定解 | 第66-68页 |
·含湿导热系数函数的验证 | 第68-73页 |
·含湿导热系数的通用公式 | 第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含湿导热系数函数对建筑能耗模拟结果的修正 | 第75-87页 |
·DEST的动态热过程模型 | 第75-77页 |
·动态热过程模型的简化 | 第77-80页 |
·模型简化原则 | 第77页 |
·简化的能耗计算公式 | 第77页 |
·能耗计算公式中参数的简化处理 | 第77-80页 |
·含湿导热系数的嵌入 | 第80页 |
·边界条件设定 | 第80-82页 |
·两种计算方法共用的边界条件设定如下 | 第80-81页 |
·新模型中涉及的边界条件 | 第81-82页 |
·能耗模拟结果的差异 | 第82-86页 |
·简化DEST中的比较因子 | 第82-84页 |
·新模型计算中的比较因子 | 第84-85页 |
·能耗差异 | 第85-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7-88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与科研情况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