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CO2家用空调系统实验研究及换热器强化换热数值模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9页
1 绪论第19-41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1页
     ·CO_2 作为制冷剂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页
     ·强化换热与节能减阻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数值模拟方法及网格生成技术的研究背景第20-21页
   ·CO_2 制冷系统的研究进展综述第21-30页
     ·CO_2 作为制冷剂的发展历程第21-22页
     ·跨临界CO_2 制冷系统研究进展第22-27页
     ·CO_2 超临界流动换热第27-28页
     ·CO_2 亚临界流动沸腾第28-30页
   ·强化换热技术的研究进展第30-36页
     ·平片的实验及数值研究进展第33-34页
     ·波纹翅片的实验及数值研究进展第34-36页
   ·场协同原理的研究进展第36-37页
   ·网格生成技术研究进展第37-39页
     ·网格生成技术分类第37页
     ·微分方程法网格生成技术的研究进展第37-38页
     ·适体坐标中的有限容积法第38-39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39-41页
2 CO_2 家用空调系统实验装置第41-49页
   ·问题的提出第41页
   ·CO_2 家用空调系统实验台构造第41-43页
   ·制冷循环系统第43-46页
     ·压缩机第43页
     ·气体冷却器第43页
     ·膨胀阀第43-44页
     ·蒸发器第44页
     ·内部回热器第44页
     ·空气通道第44-46页
   ·实验测试系统第46-47页
     ·Keithley 2700/7708 数据采集设备第46页
     ·Rosemount 3051 绝对压力变送器第46页
     ·Rosemount 3051 差压变送器第46页
     ·Micro Motion DH025/1700 流量计第46页
     ·HMP238 温度及湿度传感器第46页
     ·Pt100 温度传感器第46页
     ·其他相关测量设备第46-47页
   ·实验台测量原理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3 CO_2 家用空调系统实验研究第49-66页
   ·系统COP实验研究第49-53页
     ·蒸发器空气侧进口温度及速度对COP的影响第49-51页
     ·气体冷却器空气侧进口温度及速度对COP的影响第51-52页
     ·蒸发温度对COP的影响第52-53页
   ·换热器换热及阻力性能实验研究第53-58页
     ·气体冷却器换热及阻力性能实验研究第53-56页
     ·蒸发器换热及阻力性能实验研究第56-58页
   ·换热器热平衡分析第58-60页
     ·气体冷却器侧热平衡分析第58-59页
     ·蒸发器侧热平衡分析第59-60页
   ·跨临界循环系统中节流损失分析第60-64页
     ·节流过程能量损失的总体分析第60-62页
     ·气体冷却器空气侧进口温度的影响第62-63页
     ·气体冷却器空气侧进口速度的影响第63页
     ·蒸发温度的影响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数值模拟方法及场协同原理第66-85页
   ·问题的提出第66页
   ·适体坐标系下网格生成方法概述第66-67页
   ·微分方程法网格生成技术第67-76页
     ·微分方程法网格生成原理第68-73页
     ·控制函数的选取第73-75页
     ·反变换方程的离散与求解第75-76页
     ·网格生成的迭代过程第76页
   ·控制方程的转换第76-79页
     ·物理空间的控制方程第76-77页
     ·控制方程从物理空间到计算空间的转换第77-79页
   ·边界条件的转换第79-80页
   ·控制方程的离散第80-82页
   ·场协同原理介绍第82-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5 波纹翅片管换热器流动与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第85-105页
   ·问题的提出第85页
   ·物理模型及数学方法第85-89页
     ·物理模型第85-87页
     ·网格生成第87-89页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第89页
   ·网格独立性考核及程序验证第89-91页
   ·换热器流动及换热特性优化研究第91-103页
     ·雷诺数的影响第91-94页
     ·翅片间距的影响第94-97页
     ·波纹倾角的影响第97-100页
     ·管排数的影响第100-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6 波纹翅片管换热器表面翅片效率的数值研究第105-121页
   ·问题的提出第105页
   ·物理模型第105-106页
   ·网格生成方法第106页
   ·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第106-108页
   ·网格独立性考核及程序验证第108-110页
   ·翅片效率的模拟结果及讨论第110-119页
     ·雷诺数的影响第111-112页
     ·波纹倾角的影响第112-113页
     ·翅片间距的影响第113-115页
     ·翅片厚度的影响第115-117页
     ·横向管间距的影响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7 波纹翅片表面局部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第121-137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页
   ·数学物理模型第121-122页
   ·模拟结果及讨论第122-131页
     ·全场平均翅片效率的模拟结果验证第122-124页
     ·平直翅片表面局部Nu 及局部翅片效率分布第124-126页
     ·波纹翅片表面局部Nu 及局部翅片效率分布第126-131页
   ·新型高效减阻波纹翅片管换热器的设计及模拟研究第131-135页
     ·物理模型第131-132页
     ·模拟结果及讨论第132-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8 椭圆管波纹翅片换热器流动与换热特性的数值研究第137-156页
   ·问题的提出第137页
   ·物理模型第137-138页
   ·椭圆管几何参数对换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第138-149页
     ·椭圆管与圆管波纹翅片换热器的换热及阻力特性对比第138-141页
     ·椭圆管向心率对换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第141-143页
     ·翅片间距对椭圆管换热器换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第143-145页
     ·翅片厚度对椭圆管换热器换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第145-147页
     ·横向管间距对椭圆管换热器换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第147-149页
   ·不同管截面形状的波纹翅片换热器流动与换热特性比较第149-154页
     ·物理模型第149-150页
     ·数学描述第150页
     ·5 种换热器形式的模拟结果对比及讨论第150-154页
   ·本章小结第154-156页
9 结论与展望第156-160页
   ·主要结论第156-158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58-159页
   ·论文工作的不足及后续工作建议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1-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点缺陷在铁电晶体时效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
下一篇:微粒群算法的性能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