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系统设备驱动模型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项目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和欣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2-20页 |
·和欣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 第12-14页 |
·“和欣”灵活内核 | 第12页 |
·和欣操作系统提供的功能 | 第12-13页 |
·和欣构件运行平台 | 第13-14页 |
·CAR 构件技术 | 第14-19页 |
·CAR 构件技术概要 | 第15页 |
·CAR 构件技术在“和欣”技术体系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如何用CAR 技术编程 | 第16-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手机软硬件系统 | 第20-33页 |
·手机硬件 | 第20-22页 |
·手机硬件原理 | 第20-21页 |
·手机硬件单元 | 第21-22页 |
·手机软件 | 第22-29页 |
·手机软件架构 | 第22-23页 |
·手机操作系统 | 第23-25页 |
·手机软件源代码 | 第25-29页 |
·手机开发过程 | 第29-31页 |
·手机的开发模式 | 第29-30页 |
·手机软件开发平台 | 第30-31页 |
·智能手机系统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构件化设备驱动模型 | 第33-44页 |
·设备驱动模型概念 | 第33页 |
·设备驱动设计思想 | 第33-35页 |
·设备驱动功能 | 第33-34页 |
·设备驱动设计要点 | 第34-35页 |
·设备驱动通用软件架构 | 第35-37页 |
·应用接口模块 | 第36页 |
·驱动主程序体模块 | 第36页 |
·与微控制器的接口模块 | 第36-37页 |
·传统设备驱动程序的缺点 | 第37-39页 |
·构件化设备驱动模型可行性 | 第39-41页 |
·用CAR 技术封装设备驱动程序 | 第39-40页 |
·基于灵活内核的构件化驱动程序 | 第40-41页 |
·构件化设备驱动模型基本设计 | 第41-43页 |
·构件化设备驱动模型的意义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摄像头驱动模块的实现 | 第44-64页 |
·模块设计 | 第44-46页 |
·系统组成 | 第44页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44-45页 |
·系统完成指标 | 第45-46页 |
·硬件平台介绍 | 第46-52页 |
·Intel PXA270 相关接口 | 第46-50页 |
·图像传感器OV2640 | 第50-51页 |
·硬件连接图 | 第51-52页 |
·软件设计及实现 | 第52-59页 |
·软件架构 | 第52-53页 |
·摄像头感应器的初始化 | 第53页 |
·利用CAR 实现摄像头驱动构件 | 第53-56页 |
·IPP 的应用 | 第56-57页 |
·DMA 的实现 | 第57-59页 |
·结果测试及改进措施 | 第59-62页 |
·功能角度测试 | 第60页 |
·效果角度测试 | 第60-61页 |
·性能角度测试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