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引言 | 第13-28页 |
·忍冬藤 | 第13页 |
·连翘花 | 第13-14页 |
·抗氧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抗氧化剂分类及其作用机理 | 第14-15页 |
·常用的抗氧化活性的分析评价方法 | 第15-17页 |
·黄酮类化合物 | 第17页 |
·酚类化合物 | 第17-18页 |
·高速逆流色谱 | 第18-27页 |
·高速逆流色谱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高速逆流色谱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高速逆流色谱仪器类型 | 第24-25页 |
·高速逆流色谱的优点 | 第25-26页 |
·高速逆流色谱在中草药分离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36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试剂 | 第28-29页 |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6页 |
·连翘花提取工艺与不同时期提取物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忍冬藤和连翘花主要化学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 第30-32页 |
·抗氧化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抗氧化性分析 | 第33-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63页 |
·HPLC 法测定连翘花提取物中化合物Ⅰ、Ⅱ、Ⅲ的含量 | 第36-39页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6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6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6页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6-37页 |
·不同提取方法连翘花中化合物Ⅰ、Ⅱ、Ⅲ含量的测定 | 第37-38页 |
·连翘花不同采摘期化合物Ⅰ、Ⅱ、Ⅲ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忍冬藤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 第39-4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9页 |
·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39-40页 |
·分离过程 | 第40-41页 |
·纯度分析和结构鉴定 | 第41-42页 |
·连翘花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 第42-45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2-43页 |
·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43页 |
·分离过程 | 第43-44页 |
·纯度分析和结构鉴定 | 第44-45页 |
·不同采收期连翘花中抗氧化成分含量的测定及抗氧化研究 | 第45-50页 |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ABTS 体系对提取物抗氧化性的评价 | 第47-48页 |
·FRAP 体系对提取物抗氧化性的评价 | 第48-50页 |
·不同提取条件对连翘花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50-56页 |
·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对ABTS 体系测定提取物自由基清除力和总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52-54页 |
·对FRAP 体系测定提取物自由基清除力和总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ABTS 体系、FRAP 体系抗氧化性与总黄酮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ABTS 体系、FRAP 体系抗氧化性与总酚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56页 |
·忍冬藤与金银花抗氧化成分含量、活性的比较 | 第56-63页 |
·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 第57页 |
·总酚含量的比较 | 第57-58页 |
·ABTS 体系对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 第58-60页 |
·FRAP 体系对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 第60-63页 |
4 讨论 | 第63-67页 |
·连翘花中三种成分提取工艺探讨 | 第63页 |
·连翘花不同采收期含量差异探讨 | 第63-64页 |
·忍冬藤化学成分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64页 |
·连翘花化学成分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64-65页 |
·连翘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性 | 第65页 |
·忍冬藤与金银花抗氧化性比较 | 第65-67页 |
5 结论 | 第67-69页 |
·连翘花的最佳采收期 | 第67页 |
·连翘花的最佳提取条件 | 第67页 |
·忍冬藤化学成分的HSCCC 分离 | 第67页 |
·连翘花化学成分的HSCCC 分离 | 第67-68页 |
·单因素提取条件对连翘花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68页 |
·不同采收期连翘花的抗氧化性结果 | 第68页 |
·忍冬藤与金银花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比较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