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富煤地区煤溶有害物质溶出规律及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5页 |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18页 |
| ·气候条件 | 第15页 |
| ·煤层地质概况 | 第15-16页 |
| ·煤矿概况 | 第16页 |
| ·污染概况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 | 第18-32页 |
| ·样品采集及保存 | 第18-19页 |
| ·地表水采集 | 第18页 |
| ·地下水采集 | 第18页 |
| ·煤样采集 | 第18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18-19页 |
| ·水样分析 | 第19-21页 |
| ·水污染模糊评价 | 第21-29页 |
|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宣威地区矿区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 第23-29页 |
| ·评价结果分析 | 第29-31页 |
| ·实验主控指标的选定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32-37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2-34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五章 煤中污染物质溶出规律与机理探讨 | 第37-61页 |
| ·静态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8页 |
| ·不同PH值条件下各污染因子的浸出曲线 | 第38-42页 |
| ·不同固液比条件下各污染因子的浸出曲线 | 第42-47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煤溶污染物质物浸出的影响因素 | 第48-52页 |
| ·浸泡液的PH值 | 第48页 |
| ·浸泡的固液比 | 第48-49页 |
| ·浸泡温度 | 第49页 |
| ·浸泡时间 | 第49页 |
| ·污染物自身物理化学参数影响 | 第49-52页 |
| ·污染机理分析 | 第52-59页 |
| ·酸污染机理 | 第52-54页 |
| ·SO_4~(2-)污染机理 | 第54-55页 |
| ·Fe污染机理 | 第55-56页 |
| ·Cr污染机理 | 第56-57页 |
| ·F~-污染机理 | 第57-58页 |
| ·煤及土壤的吸附降解作用 | 第58-59页 |
| ·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59-60页 |
|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