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观念的工业用地布局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时代背景 | 第13-15页 |
·学科背景 | 第15-16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生态观念 | 第16页 |
·工业用地布局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实地调研法 | 第19-20页 |
·归纳分析法 | 第20页 |
·系统研究法 | 第2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0-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2章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中生态理念的引入 | 第23-43页 |
·生态学理论综述 | 第23-25页 |
·生态学及发展 | 第23页 |
·生态学基础理论 | 第23-24页 |
·生态学衍生理论 | 第24-25页 |
·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 第25-28页 |
·空间布局相关理论 | 第25-27页 |
·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 | 第27-28页 |
·前沿学科理论综述 | 第28-32页 |
·生态规划 | 第28-30页 |
·工业生态学 | 第30-32页 |
·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及国内问题分析 | 第32-37页 |
·国外工业用地建设发展历程回顾 | 第33-34页 |
·国内工业规划发展历程回顾 | 第34-35页 |
·我国工业发展现状问题综述 | 第35-37页 |
·工业用地规划的反思及生态理念引入 | 第37-41页 |
·工业发展与用地规划指导观念的反思 | 第37-38页 |
·生态系统理论对工业生产的启示 | 第38-39页 |
·传统工业用地布局理论的重新思考 | 第39-40页 |
·研究视角 | 第40-41页 |
·总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基于共生观念的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研究 | 第43-63页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43-45页 |
·共生理论 | 第43-44页 |
·工业共生 | 第44页 |
·工业共生与空间布局 | 第44-45页 |
·工业共生的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共生成员产业类型匹配 | 第45-46页 |
·共生成员供需规模匹配 | 第46-47页 |
·共生成员间的地理位置 | 第47页 |
·工业共生行为分析 | 第47-51页 |
·共享共生行为方式 | 第48-49页 |
·变异共生行为方式 | 第49页 |
·交易共生行为方式 | 第49-50页 |
·互补共生行为方式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工业共生行为的基本结构 | 第51-52页 |
·共享共生 | 第51-52页 |
·变异共生 | 第52页 |
·交易共生 | 第52页 |
·互补共生 | 第52页 |
·工业共生空间结构分析 | 第52-62页 |
·经纪中介型 | 第53-55页 |
·集团(组织)内部的共生 | 第55-57页 |
·临近企业之间的共生 | 第57-59页 |
·非共处企业间的共生 | 第59-62页 |
·组团式布局与共生结构 | 第62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基于循环观念的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研究 | 第63-90页 |
·相关理论概述 | 第63-65页 |
·循环理念与循环经济 | 第63页 |
·产业生态学与工业循环网络 | 第63-64页 |
·基于工业循环的空间布局研究 | 第64-65页 |
·适于产业循环的空间结构研究 | 第65-70页 |
·循环产业链与产业循环网络 | 第65页 |
·循环产业链构成分析 | 第65-68页 |
·适于产业循环的空间结构研究 | 第68-70页 |
·小结 | 第70页 |
·适于资源循环及集成的空间结构研究 | 第70-82页 |
·资源循环内涵分析 | 第70-73页 |
·资源集成的内涵分析 | 第73-80页 |
·资源循环和集成的空间需求共性分析 | 第80-81页 |
·适宜资源循环的空间布局方式 | 第81-82页 |
·案例分析——长沙黄兴国家生态工业园 | 第82-88页 |
·基本概况 | 第82-83页 |
·系统结构规划 | 第83页 |
·产业循环规划 | 第83-86页 |
·资源循环规划 | 第86-87页 |
·用地布局规划 | 第87-88页 |
·总结 | 第88-90页 |
第5章 基于动态演进观念的工业用地布局研究 | 第90-109页 |
·动态演进观念下的工业规划发展 | 第90-93页 |
·动态演进的思想 | 第90页 |
·产业的动态演进 | 第90-91页 |
·动态演进影响下的工业空间环境 | 第91-93页 |
·独立企业动态演进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 第93-99页 |
·企业演进动力分析 | 第93-94页 |
·企业演进与用地空间的关系 | 第94-95页 |
·适于演进的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 第95-99页 |
·产业集群动态演进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 第99-107页 |
·产业集群的定义及特点 | 第99-100页 |
·集群动态演进过程分析 | 第100-101页 |
·演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01-103页 |
·演进过程中的应对机制分析 | 第103-104页 |
·适于演进的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 第104-107页 |
·总结 | 第107-109页 |
第6章 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变化的弹性用地布局研究 | 第109-128页 |
·产业发展与用地矛盾综合分析 | 第109-110页 |
·用地规模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 第109-110页 |
·用地结构与产业演替之间的矛盾 | 第110页 |
·传统工业用地布局结构分析 | 第110-114页 |
·组团式结构 | 第110-113页 |
·带形结构 | 第113-114页 |
·基于产业类型划分的工业用地布局结构分析 | 第114-117页 |
·组团式结构 | 第114-115页 |
·带形结构 | 第115-117页 |
·产业演进发展特征分析 | 第117-118页 |
·高度不确定的发展趋势 | 第117页 |
·异乎寻常的发展速度 | 第117页 |
·以外延式为主的发展方式 | 第117-118页 |
·解决方案——带形组团式结构 | 第118-125页 |
·带形组团式结构在相关规划中的实践运用 | 第118-120页 |
·基本结构特征分析 | 第120-122页 |
·各功能单元布局方式分析 | 第122-123页 |
·功能评析 | 第123-125页 |
·总结 | 第125-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