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导论 | 第8-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我国目前环境税收政策概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3-18页 |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现状 | 第13-17页 |
·现行排污费制度 | 第13-14页 |
·现行税制中的环保因素 | 第14-17页 |
·我国环境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总体对环境问题注意不足 | 第17页 |
·税收优惠措施作用有限 | 第17页 |
·环境保护税缺位 | 第17-18页 |
3 我国征收环境税的必要性 | 第18-23页 |
·征收环境税可以解决环保资金不足的难题 | 第18-19页 |
·征收环境税是提升环境管理水平的需要 | 第19页 |
·征收环境税可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 第19-20页 |
·征收环境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 第20-21页 |
·环境税是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条途径 | 第21页 |
·环境税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21-23页 |
4 环境税收政策国外经验 | 第23-28页 |
·OECD国家实施的与环境相关的税收制度现状 | 第23-26页 |
·道路交通及汽车燃料税 | 第23-24页 |
·其他能源产品的税收 | 第24-25页 |
·对产品和服务征收的其他环境税 | 第25页 |
·直接税收中的环境条款 | 第25页 |
·其他环境税收与收费 | 第25-26页 |
·OECD国家环境税收制度特点 | 第26-28页 |
·课征范围极为广泛 | 第26页 |
·所征得环境税款能够专款专用 | 第26-27页 |
·实行绿色收入的返回 | 第27页 |
·积极采用税收减免和优惠等政策 | 第27页 |
·税制改革采用逐步引入的方式 | 第27-28页 |
5 环境税的经济学分析 | 第28-38页 |
·环境税的概念 | 第28页 |
·环境税的主要类型 | 第28-29页 |
·庇古税 | 第28-29页 |
·专项税 | 第29页 |
·资源税 | 第29页 |
·环境税的理论依据 | 第29-38页 |
·环境与公共物品 | 第29-33页 |
·环境与外部性理论 | 第33-3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7-38页 |
6 环境税收政策与其他环境经济政策比较 | 第38-42页 |
·环境税与环境收费制度比较 | 第38-39页 |
·本质属性不同 | 第38页 |
·收取的形式不同 | 第38页 |
·性质及力度不同 | 第38页 |
·征管及使用的方式不同 | 第38-39页 |
·环境税与环境补贴制度比较 | 第39页 |
·管理难度不同 | 第39页 |
·政策的持续性不同 | 第39页 |
·环境税与排污许可证交易 | 第39-42页 |
·进行排污权交易时机不成熟 | 第39-40页 |
·排污权交易的范围狭窄 | 第40页 |
·环境税体现了民众对环境资源的所有权 | 第40页 |
·环境税比排污权节约交易费用 | 第40-42页 |
7 我国征收环境税的设想和建议 | 第42-62页 |
·征收环境税的政策目标 | 第42页 |
·环境税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42-45页 |
·公平性原则 | 第42-43页 |
·有效性原则 | 第43-44页 |
·税收弹性原则 | 第44页 |
·可协调性原则 | 第44-45页 |
·可接受性原则 | 第45页 |
·环境税整体税制框架 | 第45-50页 |
·纳税人 | 第45页 |
·税基 | 第45-46页 |
·税率 | 第46-47页 |
·管辖权 | 第47-48页 |
·征管部门 | 第48页 |
·纳税环节 | 第48-49页 |
·税款使用 | 第49-50页 |
·开征环境税的步骤 | 第50-62页 |
·改革排污收费制度 | 第50-51页 |
·完善现行税制中环保因素 | 第51-54页 |
·设立独立型环境税新方案 | 第54-59页 |
·开征环境税的配套措施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所获奖励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