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广域测量系统 | 第11-19页 |
·状态监测主站 | 第12-13页 |
·数据服务器的功能 | 第12-13页 |
·图形化监视子系统 | 第13页 |
·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13-15页 |
·PMU 的硬件模块 | 第14页 |
·PMU 的测量原理 | 第14-15页 |
·通信网络系统 | 第15页 |
·数字继电保护系统 | 第15-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WAMS 中PMU 的优化配置 | 第19-35页 |
·PMU 的优化配置 | 第19页 |
·全局可观性分析 | 第19-20页 |
·代数可观测 | 第19页 |
·拓扑可观测 | 第19-20页 |
·PMU 测量的要点知识 | 第20-21页 |
·PMU 的数量选取 | 第20页 |
·测量的冗余度和PMU 利用率的计算 | 第20-21页 |
·PMU 的测量范围和功率节点 | 第21页 |
·PMU 优化配置的预处理过程 | 第21-25页 |
·建立PMU 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 第22页 |
·节点系统中初始值的选取 | 第22页 |
·节点导纳矩阵的转化 | 第22-24页 |
·零功率节点产生的约束条件 | 第24-25页 |
·PMU 优化配置的算法 | 第25-32页 |
·算法的选取 | 第25-26页 |
·最小生成树算法的实现 | 第26-28页 |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实现 | 第28-30页 |
·禁忌搜索算法的实现 | 第30-32页 |
·三种算法的算例分析与结论 | 第32-34页 |
·三种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32-33页 |
·结论分析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基于优化配置的WAMS 状态估计 | 第35-45页 |
·状态估计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基本模型的描述 | 第35页 |
·WAMS 系统状态估计模型的建立 | 第35-36页 |
·广域测量系统的状态估计 | 第36-38页 |
·加权最小二乘法的状态估计 | 第36-37页 |
·不良数据的检测 | 第37-38页 |
·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实例分析 | 第38-44页 |
·WSCC9 节点系统 | 第38-39页 |
·WSCC9 节点系统的状态估计 | 第39-43页 |
·不良数据的检测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基于PMU 优化配置的WAMS 系统可靠度分析 | 第45-55页 |
·可靠性 | 第45-46页 |
·可靠性的相关概念 | 第45页 |
·可修复系统和不可修复系统 | 第45-46页 |
·WAMS 简介以及IEEE30 节点系统 | 第46-47页 |
·WAMS 简介 | 第46页 |
·IEEE30 节点系统 | 第46-47页 |
·可修复系统和不可修复系统的可靠度分析 | 第47-49页 |
·可修复系统 | 第47-48页 |
·不可修复系统 | 第48-49页 |
·WAMS 的模型分析 | 第49-54页 |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可靠度分析 | 第50-52页 |
·SDH 环网与ATM 交换机可靠度分析 | 第52页 |
·状态监测主站可靠度分析 | 第52页 |
·数字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度分析 | 第52-53页 |
·WAMS 系统的可靠度分析 | 第53-54页 |
·结论和改进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