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监测试样采集论文

一种无缆自动返回式采水器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引言第10-20页
   ·取样与取样方案第10-13页
     ·采样点的布设第10-11页
     ·采样的时间和频度第11-12页
     ·样品保存与运送第12-13页
   ·水体采样的传统方法与装置第13-17页
     ·采水器第13-16页
     ·用泵抽取水样第16页
     ·自动采样与现场富集采样第16-17页
     ·被动采样与固相微萃取第17页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主要内容第17-20页
2. 无缆自动返回式采水器的机械机构第20-44页
   ·材料的选择第20-22页
   ·配置体的悬挂与释放机构第22-24页
     ·机构详述第22-23页
     ·工作过程第23-24页
   ·采水瓶关闭采水机构第24-26页
     ·机构详述第24-25页
     ·工作过程第25-26页
   ·采水器密封的实现第26-28页
     ·采水瓶的密封第26-27页
     ·采水器体的密封第27页
     ·压力传感器探头的密封第27页
     ·销轴的动密封第27-28页
     ·连接轴的动密封第28页
   ·采水器密封性能的校核第28-41页
     ·O 形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机理第28-29页
     ·橡胶件的特点、本构方程与参数第29-30页
     ·采水器O 形圈密封性能校核第30-41页
   ·硬铝合金材料的表面处理第41页
   ·电机驱动转动释放动力的计算与验证第41-43页
     ·电机的转矩第42页
     ·脱钩挡块与脱钩的动摩擦力力矩第42-43页
     ·密封盘与O 形圈的动摩擦力力矩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3. 无缆自动返回式采水器的控制系统第44-60页
   ·自动返回式采水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45-51页
     ·元器件的选型第47-49页
     ·单片机与上位机及压力传感器的通信第49-50页
     ·配重体的悬挂与释放控制电路第50-51页
     ·采水瓶关闭采水的控制电路第51页
   ·自动返回式采水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51-56页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调试第52-53页
     ·下位机程序的设计与调试第53-56页
   ·控制系统的联调第56-57页
   ·电源的分配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60页
4. 无缆自动返回式采水器承压零件尺寸设计和强度校核第60-78页
   ·采水器主壳体的尺寸确定和强度校核第60-66页
     ·外压容器设计方法简介第60-61页
     ·采水器主壳体尺寸确定和抗压失稳性校核第61-63页
     ·采水器主壳体强度校核第63-66页
   ·主壳体两侧端盖的尺寸确定和强度校核第66-74页
     ·端盖尺寸确定第66-68页
     ·配重释放机构端盖的强度校核第68-71页
     ·采水瓶关闭机构端盖的强度校核第71-74页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海洋仪器压力分析与校核的优势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5. 无缆自动返回式采水器的水动力学计算第78-94页
   ·无缆自动返回式采水器的阻力系数第78-88页
     ·采水器水下受力分析及运动方程第78-79页
     ·采水器所受阻力D 的计算方法第79-81页
     ·总阻力系数CD的计算第81-86页
     ·有限元方法的理论验证第86-88页
   ·无缆自动返回式采水器的水下姿态分析第88-93页
     ·采水器运动坐标系及坐标变换第88-90页
     ·采水器的水动力学模型第90-91页
     ·采水器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91-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6. 无缆自动返回式采水器的采水性能试验第94-100页
   ·研究区域第94页
   ·采水方案和实验步骤第94-95页
   ·LISST-100:仪器简介与现场应用第95-96页
   ·结果与讨论第96-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7. 结论与讨论第100-103页
   ·结论第100-101页
   ·讨论第101-102页
   ·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9页
博士期间发表和撰写的文章第109-110页
附录Ⅰ第110-111页
附录Ⅱ第111-112页
附录Ⅲ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海区海带养殖的沉积环境效应及动力机制--以山东半岛黑泥湾为例
下一篇: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耐高温品系选育的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