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导论 "结"病机重要性的古今差异分析 | 第9-14页 |
1.张仲景"结"病机与现代中医诊疗体系"结"病机不同 | 第9-12页 |
·《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结"的多层面 | 第9-10页 |
·从"结胸"辨治沿革看"结"病机的式微 | 第10-12页 |
2.张仲景"结"病机的来源分析 | 第12-13页 |
·从"结绳记事"到"结"病机 | 第12-13页 |
·与经络学说的关系 | 第13页 |
3.小结 | 第13-14页 |
第一篇 "结"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重要的病机概念 | 第14-28页 |
1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结"可分为四个层面 | 第16-21页 |
·以"结"命名的病证 | 第16-18页 |
·结脉主病分虚实 | 第18-19页 |
·以"结"言症状 | 第19-20页 |
·病机"结"的涵义 | 第20-21页 |
2 张仲景所论"结"以有形实滞为主 | 第21-27页 |
·水饮之结 | 第21-22页 |
·痰浊之结 | 第22页 |
·瘀血之结 | 第22-24页 |
·宿食成结 | 第24-25页 |
·邪结 | 第25-26页 |
·相似证的鉴别 | 第26-27页 |
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篇 《伤寒论》、《金匮要略》"结"病机的文化发生和医学源流 | 第28-48页 |
1 从结绳记事到郁结 | 第28-32页 |
·起于"结绳记事" | 第28页 |
·"结"引申出多义 | 第28-30页 |
·情结 | 第30-31页 |
·郁结 | 第31-32页 |
2 医者初时以论"结气"为主 | 第32-47页 |
·扁鹊视症结,仓公诊脉结 | 第32-34页 |
·《黄帝内经》的"结"与不通 | 第34-40页 |
·《难经》留结为积 | 第40-42页 |
·《神农本草经》多治结气 | 第42-44页 |
·《脉经》论结脉主病 | 第44-46页 |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治虚结为主 | 第46-47页 |
3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意义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