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LTE系统简介 | 第9-13页 |
·标准化进程 | 第9-10页 |
·3G LTE的需求指标 | 第10-11页 |
·技术特征 | 第11-12页 |
·频谱分配情况 | 第12-13页 |
·论文研究课题 | 第13-14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第2章 3GPP LTE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 | 第16-30页 |
·LTE系统组成 | 第16-17页 |
·物理层设计 | 第17-23页 |
·多址接入方式 | 第18-19页 |
·基本物理资源 | 第19-22页 |
·天线方案 | 第22-23页 |
·干扰控制链路技术 | 第23页 |
·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 第23-25页 |
·无线承载控制(RBC) | 第23页 |
·无线接入控制(RAO) | 第23-24页 |
·连接移动性控制(CMC) | 第24页 |
·动态资源分配(DRA)和包调度(PS) | 第24-25页 |
·负载均衡 | 第25页 |
·小区间干扰控制技术 | 第25-30页 |
·干扰协调技术概述 | 第26-27页 |
·基于软频率复用(SFR)的最大C/I内环功率控制机制 | 第27-30页 |
第3章 无线通信系统间的干扰共存 | 第30-47页 |
·干扰产生原理 | 第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确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静态仿真方法 | 第32-33页 |
·动态仿真方法 | 第33-35页 |
·综合方法 | 第35页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35-36页 |
·宏小区(Macrocell) | 第36页 |
·微微小区(Picocell) | 第36页 |
·传播模型 | 第36-38页 |
·基站之间的传播模型 | 第36-37页 |
·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传播模型 | 第37页 |
·移动台和移动台之间的传播模型 | 第37-38页 |
·阴影衰落相关性 | 第38页 |
·影响共存的因素 | 第38-45页 |
·技术因素 | 第38-43页 |
·分布因素 | 第43-45页 |
·干扰规避措施 | 第45-47页 |
第4章 3GPP LTE系统干扰共存评估 | 第47-57页 |
·仿真平台校验 | 第47-49页 |
·仿真假设和仿真模型 | 第49-53页 |
·功率控制算法 | 第50-51页 |
·ACIR模型 | 第51-52页 |
·传播模型 | 第52-53页 |
·仿真结果 | 第53-57页 |
·TDD基站干扰FDD基站 | 第53-54页 |
·TDD终端干扰FDD基站 | 第54-55页 |
·TDD基站干扰FDD终端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