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化学工业园区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引言 | 第7-1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 第8页 |
| ·技术路线 | 第8-1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 ·重大危险源简介 | 第10-11页 |
| ·重大危险源的概念起源 | 第10-11页 |
| ·重大危险源定义 | 第11页 |
| ·环境风险源概述 | 第11-13页 |
| ·风险及环境风险 | 第11页 |
| ·重大环境风险源概念 | 第11-13页 |
| ·环境风险源的定义 | 第11-12页 |
| ·环境风险源所关注的基本要素 | 第12-13页 |
| ·环境风险源与危险源的关系 | 第13页 |
| ·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重大危险源分类 | 第14-15页 |
| ·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简介 | 第15-16页 |
| ·重大危险源危害因素识别 | 第16-19页 |
| ·重大危险源评价与分级 | 第19-21页 |
| ·风险分析 | 第21-24页 |
| ·风险概率分析 | 第21-23页 |
| ·定量化不确定性 | 第21-22页 |
| ·不确定性的传递 | 第22页 |
| ·减少影响决策的不确定性(灵敏度分析) | 第22-23页 |
| ·风险后果分析 | 第23-24页 |
| 3 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技术构建 | 第24-46页 |
| ·环境风险源的调研 | 第24-26页 |
| ·环境风险源分类 | 第26-30页 |
| ·按风险源的环境受体分类 | 第26-27页 |
| ·按风险源的物质状态分类 | 第27-28页 |
| ·按风险源的传播途径分类 | 第28-29页 |
| ·分类方法对比 | 第29-30页 |
| ·环境风险源级别评估 | 第30-42页 |
| ·潜在事故危害范围计算 | 第31-35页 |
| ·爆炸性污染事故 | 第31-32页 |
| ·液体泄露扩散事故 | 第32-33页 |
| ·气体泄露扩散事故 | 第33-35页 |
| ·环境危害指数计算 | 第35-42页 |
| ·大气环境危害指数 | 第35-38页 |
| ·水环境危害指数 | 第38-41页 |
| ·土壤环境危害指数 | 第41-42页 |
| ·重大环境风险源识别标准体系 | 第42-44页 |
| ·识别标准体系建立依据 | 第42-43页 |
| ·识别标准体系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4 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识别 | 第46-67页 |
| ·南京化工园区概况 | 第46-49页 |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46-47页 |
| ·环境敏感区和保护区现状 | 第47-48页 |
|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第48-49页 |
|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调研与统计 | 第49-52页 |
|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分类 | 第52-53页 |
| ·化工园区环境风险源级别评估 | 第53-65页 |
| ·分级方法 | 第53页 |
| ·爆炸事故环境风险源危害指数计算 | 第53-56页 |
| ·危害范围计算 | 第54-55页 |
| ·危害后果计算 | 第55-56页 |
| ·液态泄漏事故环境风险源危害指数计算 | 第56-59页 |
| ·危害范围计算 | 第57页 |
| ·危害后果计算 | 第57-59页 |
| ·气态泄漏事故环境风险源危害指数计算 | 第59-63页 |
| ·危害范围计算 | 第59-62页 |
| ·危害后果计算 | 第62-63页 |
| ·化工园区重大环境风险源级别评估 | 第63-65页 |
| ·综合环境危害评价指数计算 | 第63-64页 |
| ·级别评估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个人简介 | 第73-74页 |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