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丛枝菌根(AM)对根瘤菌趋化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5页
   ·概述第10-11页
   ·丛枝菌根(AM)的研究状况第11-16页
     ·丛枝菌根的结构与功能第12-14页
     ·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类研究第14-15页
     ·丛枝菌根的生理学研究第15页
     ·丛枝菌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15-16页
   ·AM 真菌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6-17页
     ·土壤微生物对AM 真菌的影响第16-17页
     ·AM 真菌对其它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7页
   ·AM 真菌-宿主植物-根瘤菌关系的研究现状第17-23页
     ·AM 真菌-宿主植物的共生识别第18-21页
       ·豆科植物分泌的识别信号物质-类黄酮第19-20页
       ·AM 真菌分泌的识别信号物质-Myc 因子(Myc factors)第20-21页
     ·根瘤菌-宿主植物共生关系研究概况第21-22页
       ·豆科植物分泌的信号物质-类黄酮第21-22页
       ·根瘤菌分泌的识别信号物质-Nod 因子(Nod factors)第22页
     ·AM 真菌与根瘤菌共生体识别阶段的信号研究第22-23页
   ·类黄酮物质对根瘤菌趋化作用的研究第23页
   ·AM 对根瘤菌趋化作用的研究第23-24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1页
   ·供试材料第25-26页
     ·供试植物及菌株第25页
     ·供试药剂第25-26页
       ·AM真菌对寄主植物侵染率测定所用试剂第25页
       ·AM 真菌及类黄酮物质对根瘤菌趋化性试验所用试剂第25页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5-26页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第26-30页
     ·试验苗木组织培养,建立共生体系第26页
       ·苗木种子、土壤的处理第26页
       ·植株培养、建立共生体系第26页
     ·AM~+、AM~++Rh~+ 株高,根长及湿重的测定第26-27页
     ·AM 真菌与根瘤菌对宿主的侵染顺序、侵染率的测定第27-28页
       ·AM 真菌、根瘤菌对宿主的侵染顺序第27页
       ·AM 真菌侵染率的测定第27-28页
     ·利用毛细管法对类黄酮与根瘤菌之间趋化现象进行研究第28-29页
     ·AM 真菌-根瘤菌之间趋化性研究第29-30页
       ·土壤中根部和菌物分泌物的收集第29页
       ·利用毛细管法对AM 真菌与根瘤菌之间趋化现象进行研究第29-30页
   ·数据处理第30-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39页
   ·AM~+、AM~++RH~+株高,根长及湿重的测定第31-32页
   ·AM 真菌与根瘤菌对宿主的侵染顺序、菌根侵染率及根瘤变化第32-33页
     ·菌物侵染顺序第32页
     ·菌根侵染率第32-33页
   ·5,7,4’-三羟基黄酮对根瘤菌的趋化性第33-36页
   ·AM 真菌对根瘤菌的趋化性第36-39页
4 讨论第39-42页
   ·AM 真菌-根瘤菌相互作用对宿主植物的效应第39页
   ·AM 真菌与根瘤菌双接种对宿主植物根瘤形成及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第39页
   ·5,7,4’-三羟基黄酮对根瘤菌趋化性研究第39-40页
   ·AM 真菌对根瘤菌趋化性的研究第40-42页
5 问题与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50页
附录一第50-51页
附录二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52页
附录三 本实验所获支助项目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木本植物精油对植物病原物的抑制活性研究
下一篇:天目山柳杉凋落物自毒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