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客体 | 第10-12页 |
一、关于本罪客体的学说 | 第10页 |
二、笔者对于上述学说的评述 | 第10-12页 |
第二章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客观方面 | 第12-23页 |
一、关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第12-15页 |
(一)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 | 第12页 |
(二)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否包括间接利用职务便利 | 第12-13页 |
(三)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时限 | 第13-15页 |
二、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 | 第15-16页 |
三、贿赂的内容的界定 | 第16-18页 |
四、关于“数额较大” | 第18-19页 |
五、关于“经济受贿”的认定 | 第19-23页 |
(一) “在经济往来中”包括哪些方面? | 第19-20页 |
(二) “违反国家规定”的含义 | 第20页 |
(三) “回扣”的概念及其与“佣金”、“折扣”的区别 | 第20-22页 |
(四) “手续费”的概念 | 第22页 |
(五) “收受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含义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 | 第23-26页 |
一、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的界定 | 第24页 |
二、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认定 | 第24-26页 |
第四章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观方面 | 第26-27页 |
一、犯罪的直接故意 | 第26页 |
二、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分析 | 第26-27页 |
第五章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立法完善 | 第27-30页 |
一、刑罚制度的完善 | 第27-28页 |
(一) 加强财产刑的适用力度—增加罚金刑并扩大没收财产刑的适用范围 | 第27页 |
(二) 增设剥夺、限制从业等资格刑 | 第27-28页 |
二、贿赂范围的扩展至非财产性利益 | 第28页 |
三、增加对单位实施该罪的规定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