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类病毒的分类、结构及复制 | 第10-13页 |
| ·类病毒的分类 | 第10-11页 |
| ·类病毒的结构 | 第11-12页 |
| ·类病毒的复制 | 第12-13页 |
| ·类病毒的传播与防治 | 第13-14页 |
| ·移动 | 第13页 |
| ·传播 | 第13页 |
| ·防治与控制 | 第13-14页 |
| ·类病毒的检测 | 第14-16页 |
| ·生物学检测 | 第14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14-15页 |
| ·核酸杂交 | 第15-16页 |
| ·RT-PCR扩增 | 第16页 |
| ·类病毒的自然重组现象 | 第16页 |
| ·锦紫苏类病毒分子间重组体 | 第16-17页 |
| ·锦紫苏类病毒 | 第16-17页 |
| ·锦紫苏类病毒分子间重组体 | 第17页 |
|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分子内重组突变体 | 第17-18页 |
|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 | 第17-18页 |
|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分子内重组突变体 | 第18页 |
| ·类病毒侵染性克隆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第二章锦紫苏类病毒分子间重组体研究 | 第20-37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页 |
| ·供试材料 | 第20页 |
| ·试剂 | 第20页 |
| ·仪器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9页 |
| ·核酸的提取 | 第20-21页 |
| ·RT-PCR扩增 | 第21-22页 |
| ·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2-24页 |
| ·二维电泳(2D-PAGE) | 第24-25页 |
| ·双板电泳(S-PAGE) | 第25-26页 |
| ·生物学检测 | 第26页 |
| ·Northern杂交检测 | 第26-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 ·二维电泳检测 | 第29-30页 |
| ·未知锦紫苏类病毒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 | 第30-34页 |
| ·杂交检测 | 第34-3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分子内重组突变体生物学活性研究 | 第37-45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 ·供试材料 | 第37页 |
| ·试剂 | 第37页 |
| ·仪器 | 第37-38页 |
| ·指示植物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 ·HSVd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38-40页 |
| ·生物学检测 | 第40页 |
| ·Northern杂交检测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HSVd侵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41-42页 |
| ·生物学检测 | 第42-43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45-47页 |
| ·锦紫苏类病毒分子间重组体研究 | 第45页 |
| ·锦紫苏类病毒5 | 第45页 |
| ·锦紫苏类病毒6 | 第45页 |
| ·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分子内重组体生物学活性研究 | 第45页 |
| ·GenBank 登录序列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