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东溪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分析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8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2 非点源污染 | 第9页 |
| 3 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 ·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 | 第9-12页 |
| ·SWAT模型研究 | 第12-14页 |
| 4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4-16页 |
| 5 研究路线 | 第16-18页 |
| 第一章 SWAT模型简介 | 第18-24页 |
| 1 模型概述 | 第18页 |
| 2 SWAT模型基本原理 | 第18-24页 |
| ·水文过程模型 | 第19-20页 |
| ·土壤侵蚀模型 | 第20-21页 |
| ·污染负荷模型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4-30页 |
| 1 地质地貌 | 第24-25页 |
| 2 气候 | 第25页 |
| 3 水文 | 第25-26页 |
| 4 土壤 | 第26页 |
| 5 土地利用/覆被 | 第26-27页 |
| 6 水土流失 | 第27-28页 |
| 7 社会经济 | 第28-29页 |
| 8 山美水库概况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模型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 第30-38页 |
| 1 研究区DEM数据 | 第30-31页 |
| 2 土壤数据库 | 第31-33页 |
| ·土壤空间数据 | 第31-32页 |
| ·土壤属性数据 | 第32-33页 |
| 3 土地利用数据库 | 第33-34页 |
| ·土地利用空间数据 | 第33-34页 |
| ·土地利用属性数据 | 第34页 |
| 4 气象数据库 | 第34-35页 |
| 5 水库数据 | 第35-36页 |
| 6 农业管理数据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晋江东溪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与验证 | 第38-46页 |
| 1 子流域和水文响应单元的划分 | 第38-39页 |
| 2 模拟效率评价指标 | 第39页 |
| 3 径流模拟 | 第39-42页 |
| ·流域出口模拟结果 | 第40-41页 |
| ·子流域模拟结果 | 第41-42页 |
| 4 泥沙负荷模拟 | 第42-44页 |
| 5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山美库区子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分析 | 第46-56页 |
| 1 库区子流域的径流空间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 2 库区子流域的土壤侵蚀分析 | 第48-50页 |
|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 | 第48-49页 |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产沙对比 | 第49-50页 |
| 3 库区子流域农业污染负荷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 | 第50-52页 |
| ·入库支流贡献量分析 | 第52页 |
| 4 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效应分析 | 第52-56页 |
| ·退耕还林还草 | 第53-54页 |
| ·化肥施用量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 2 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