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钛与Ti-6Al-4V合金近净成形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钛及钛合金 | 第9-14页 |
·钛的发现及特征 | 第9-11页 |
·钛矿资源的分布特点 | 第11-12页 |
·钛合金及其特点 | 第12-13页 |
·钛合金的应用 | 第13-14页 |
·生物材料与医用钛合金 | 第14-17页 |
·生物材料概述 | 第14-15页 |
·生物相容性与生物粘附性 | 第15-17页 |
·医用钛及其合金研究进展 | 第17页 |
·钛及钛合金粉体制备 | 第17-20页 |
·氢化脱氢法 | 第18-19页 |
·还原法 | 第19页 |
·电解法和机械粉碎法 | 第19-20页 |
·近净成形技术 | 第20-25页 |
·近净成形简介 | 第20-21页 |
·冷等静压成形 | 第21-23页 |
·热等静压成形 | 第23-25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5-27页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2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钛及钛合金近净成形工艺设计方案 | 第27-43页 |
·试验原料及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原料 | 第27-28页 |
·试验设备 | 第28页 |
·钛与钛合金近净成形方案设计 | 第28-32页 |
·钛及钛合金近净成形工艺路线 | 第28-29页 |
·氢化钛粉近净成形制备人体骸关节与人工骨骼试验 | 第29-32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2-40页 |
·粉体混合 | 第32-33页 |
·粉体成形 | 第33-35页 |
·压坯烧结脱氢 | 第35-40页 |
·实验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 第40页 |
·DTA-TG分析 | 第40页 |
·密度测定 | 第40页 |
·收缩率测定 | 第40页 |
·有效孔隙度 | 第40-41页 |
·力学性能测定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混粉与成形 | 第43-55页 |
·前言 | 第43页 |
·混粉 | 第43-46页 |
·粉末混合的均匀程度 | 第43-44页 |
·不同混粉装置对粉末粒度及形貌变化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混粉时间对粉末粒度及形貌变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成形 | 第46-52页 |
·不同粒度对压坯致密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压制压力对压坯致密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压制压力对压坯孔隙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升压速率与降压速率对压坯致密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保压时间对压坯致密度的影响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5页 |
第四章 烧结脱氢 | 第55-79页 |
·前言 | 第55页 |
·脱氢制度 | 第55-59页 |
·钛氢系状态图 | 第55-56页 |
·TiH_2粉末放氢特性分析 | 第56-57页 |
·温度、时间对脱氢效率的影响 | 第57-59页 |
·烧结工艺 | 第59-70页 |
·Ti-6Al-4V合金烧结合金化可行性分析 | 第59-61页 |
·烧结过程中各因素对烧结坯致密度的影响 | 第61-63页 |
·烧结坯微观结构分析 | 第63-70页 |
·烧结坯力学性能分析 | 第70-77页 |
·不同成形压力对烧结坯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不同烧结温度对烧结坯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74页 |
·不同烧结时间对烧结坯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近净成形坯体密度分布及裂纹成因分析 | 第79-87页 |
·前言 | 第79页 |
·近净成形坯体密度分布规律 | 第79-82页 |
·压坯的径向密度分布规律 | 第79-81页 |
·压坯的轴向密度分布规律 | 第81-82页 |
·近净成形坯体裂纹成因分析 | 第82-86页 |
·粉末特性多样化 | 第82-83页 |
·压坯内部残余气体未排尽 | 第83-84页 |
·弹性后效导致裂纹的产生 | 第84-85页 |
·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裂纹 | 第85页 |
·脱模过程中产生的裂纹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99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