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4页 |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地质灾害预测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现阶段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问题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及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2 奉节新城区环境概述 | 第16-24页 |
·奉节县新城区自然地理及社会发展 | 第16-17页 |
·范围与自然地理 | 第16页 |
·区内气象水文条件 | 第16-17页 |
·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17页 |
·区域内地质环境状况 | 第17-21页 |
·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地层岩性 | 第18-19页 |
·构造与地震 | 第19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人类工程活动概述 | 第20-21页 |
·奉节县新城区地质环境特征分析 | 第21-24页 |
·区内地质特征 | 第21页 |
·区内灾害类型 | 第21-24页 |
3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1页 |
·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 第24-27页 |
·边坡岩体结构类型 | 第24-26页 |
·边坡变形模式单元和形成条件 | 第26页 |
·边坡类型与破坏模式 | 第26-27页 |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稳定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31页 |
·边坡几何效应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28页 |
·地层构造及岩性组合 | 第28-29页 |
·地表水、地下水及库水位变化 | 第29页 |
·人类工程活动因素 | 第29-31页 |
4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 第31-59页 |
·风险评价原则与风险区划 | 第31-32页 |
·风险评价一般原则 | 第31-32页 |
·风险区划 | 第32页 |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风险区划模型与方法 | 第32-36页 |
·常用风险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风险区划研究模型 | 第34-35页 |
·风险评价的GIS 实现方法 | 第35-36页 |
·基于GIS 的风险区划基础数据管理 | 第36-40页 |
·GIS 数据资料来源 | 第36页 |
·空间数据的转换 | 第36-38页 |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 第38-40页 |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危险性区划研究 | 第40-54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概述 | 第40-42页 |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51页 |
·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 第51-53页 |
·高边坡危险性评价结果 | 第53-54页 |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灾变易损性评估 | 第54-56页 |
·易损性评价指标的建立 | 第54页 |
·易损性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54-56页 |
·奉节县新城区高边坡灾害风险评价 | 第56-59页 |
5 奉节新城区高风险边坡深化研究及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 第59-70页 |
·王家坪滑坡概况 | 第59-61页 |
·GPS 技术在坡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 第61-63页 |
·GPS 系统主要构成 | 第61页 |
·GPS 系统位移变形监测原理 | 第61-62页 |
·GPS 滑坡变形监测系统实现 | 第62-63页 |
·基于GPS 监测的边坡稳定状况分析 | 第63页 |
·基于GPS 监测数据的ANN 后期预报 | 第63-68页 |
·边坡位移预测的基本原理 | 第63-64页 |
·基于神经网络的边坡变形预测方法研究 | 第64-65页 |
·基于滑坡监测数据及ANN 的后期变形预报 | 第65-68页 |
·奉节新城区高边坡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 第68-70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70-72页 |
·主要成果与结论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