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概述 | 第11-13页 |
| ·成骨细胞对流体剪切刺激的响应 | 第12-13页 |
| ·机械刺激对OPG / RANKL / RANK 系统的作用 | 第13-17页 |
| ·OPG | 第14-15页 |
| ·RANKL | 第15页 |
| ·RANK | 第15-16页 |
| ·OPG、RANKL 调节破骨细胞形成和活化 | 第16-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 2 平板流动腔装置的加工 | 第20-24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平板流动腔装置 | 第20-21页 |
| ·结构和组成 | 第20-21页 |
| ·流室的参数估算 | 第21-22页 |
| ·流室底面剪切力估算公式 | 第21-22页 |
| ·流动雷诺数估算 | 第22页 |
| ·入口长度估算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3页 |
| ·实验小结 | 第23-24页 |
| 3 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培养及鉴定 | 第24-30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 ·实验试剂和主要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原代细胞培养方法 | 第25页 |
| ·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及纯化 | 第25-26页 |
| ·成骨细胞的鉴定 | 第26页 |
| ·结果 | 第26-27页 |
| ·原代培养细胞形态学鉴定 | 第26-27页 |
| ·Von Kossa 法染色鉴定 | 第27页 |
| ·讨论 | 第27-29页 |
| ·实验小结 | 第29-30页 |
| 4 流体剪应力对成骨细胞OPG 和RANKL 表达的影响 | 第30-42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5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31页 |
| ·细胞接种 | 第31-32页 |
| ·剪应力作用 | 第32页 |
| ·总RNA 提取 | 第32-33页 |
| ·反转录合成单链cDNA | 第33-34页 |
| ·PCR 扩增 | 第34-35页 |
| ·RT-PCR 产物的分析 | 第35页 |
|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 ·实验结果 | 第35-40页 |
| ·RT-PCR 扩增条件及循环数 | 第35页 |
| ·剪应力作用对OPG、RANKL mRNA 表达的影响 | 第35-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5 流体剪应力对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 | 第42-50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5页 |
| ·实验动物 | 第42页 |
|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 ·成骨细胞的接种 | 第43页 |
| ·剪应力实验 | 第43页 |
| ·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43-44页 |
| ·胞外钙的测定 | 第44页 |
| ·BCA 总蛋白的测定 | 第44页 |
|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 ·ALP 活性的变化 | 第45-46页 |
| ·胞外钙分泌的变化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实验小结 | 第49-50页 |
| 6 结论及后续工作建议 | 第50-52页 |
|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 ·后续工作建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附录 | 第58-59页 |
| A 蠕动泵转数与剪应力的对应关系及流动参数 | 第58-59页 |
| B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
| C 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