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案例调解过程概况 | 第11-19页 |
(一) 本文案例基本事实 | 第11-12页 |
(二) 本文案例一审情况介绍 | 第12-13页 |
(三) 该案上诉审的前期处理 | 第13-14页 |
(四) 调解前的询问及初步调解 | 第14-16页 |
(五) 艰难的调解过程 | 第16-18页 |
(六) 调解成功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 第18-19页 |
二、当今人民法院追求高调解率的原因 | 第19-29页 |
(一) 我国“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促使法院积极调解 | 第19-22页 |
1. 经济因素 | 第20-21页 |
2. 文化因素 | 第21-22页 |
(二) 上访因素迫使法院注重调解 | 第22-23页 |
(三) 法官的积极调解心理有利于调解的顺利进行 | 第23-27页 |
1. 个人荣誉、收入与调解率息息相关,法官积极调解 | 第24-25页 |
2. 调解可以规避风险,简化程序,法官积极调解结案 | 第25-26页 |
3. 法官性别对纠纷解决的影响 | 第26-27页 |
(四) 当事人迫于舆论压力,主动要求法院调解 | 第27-28页 |
(五) 某些类型的案件更适宜调解 | 第28-29页 |
三、现行法院调解模式的弊端及完善 | 第29-41页 |
(一) 调解制度应注重程序正义 | 第30-32页 |
(二) 案件审理期限问题及解决 | 第32-33页 |
(三) 关于调解是否必须查明事实,分清是非问题及解决 | 第33-36页 |
(四) 法院调解中法官、当事人主体地位及调解自愿原则 | 第36-40页 |
1. 法院调解中法官、当事人主体地位问题 | 第36-38页 |
2. 法院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愿调解原则 | 第38-40页 |
(五) 部分案件委托代理人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加强其业道德建设,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第40-41页 |
四、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