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2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6-10页 |
(二) 研究旨趣与方法 | 第10-12页 |
一、《群芳谱》作者及相关问题 | 第12-24页 |
(一) 作者生平及成书背景 | 第12-17页 |
(二) 作者著书之目的及资料来源 | 第17-24页 |
二、《群芳谱》中所反映的农学思想 | 第24-32页 |
(一) 天时观 | 第24-26页 |
(二) 地宜观 | 第26-28页 |
(三) 物性观 | 第28-30页 |
(四) 人力观 | 第30-32页 |
三、《群芳谱》中的农业减灾及救荒措施 | 第32-50页 |
(一) 强调不违农时及其在农业灾害预防中的作用 | 第32-35页 |
(二) 具体的农业减灾措施 | 第35-47页 |
(三) 注重救荒植物的记载 | 第47-50页 |
四、《群芳谱》中的作物栽培技术 | 第50-64页 |
(一) 稻和麦的栽培技术 | 第50-52页 |
(二) 甘薯的栽培技术 | 第52-56页 |
(三) 苧麻和棉花的栽培技术 | 第56-59页 |
(四) 果木的栽培管理技术 | 第59-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