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的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评价与优化研究

提要第1-10页
前言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意义第14-15页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5-20页
     ·研究内容第15-17页
     ·研究方法第17-20页
   ·特色与创新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基础理论及技术方法第22-74页
   ·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理论与方法第22-36页
     ·地学信息图谱的产生背景第22-25页
     ·地学信息图谱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25-29页
     ·地学信息图谱的研究进展第29-32页
     ·地学信息图谱模型的构建第32-33页
     ·地学信息图谱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作用第33-34页
     ·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研究第34-36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6-43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36-37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第37-38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第38-43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第43-52页
     ·LUCC 的内涵第44-45页
     ·LUCC 的研究内容第45页
     ·LUCC 研究的支撑技术及方法第45-47页
     ·LUCC 的研究进展第47-51页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其研究趋势第51-52页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第52-57页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第52-54页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第54页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第54-56页
     ·景观生态学的定量研究方法第56页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第56-57页
   ·空间分析方法综述第57-63页
     ·空间分析的基本内容第57-58页
     ·GIS 空间分析模型第58-59页
     ·GIS 空间数据模型第59-63页
   ·元胞自动机方法及其应用第63-73页
     ·元胞自动机的历史第63-64页
     ·元胞自动机的概念第64-66页
     ·元胞自动机的构成第66-69页
     ·元胞自动机的一般特征第69-70页
     ·元胞自动机的研究进展第70-72页
     ·元胞自动机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应用的优势第72-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3章 研究区概况与生态环境问题第74-87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74-79页
     ·气候第74-75页
     ·水文第75-77页
     ·地质与地貌第77-78页
     ·土壤特征第78页
     ·植被第78-79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79-80页
   ·松嫩平原第四纪生态环境演变第80-82页
   ·人类对松嫩平原开发利用的历史第82-83页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83-87页
     ·土地盐碱化第83-84页
     ·土地沙化第84-85页
     ·草地退化第85页
     ·湿地退化第85-87页
第4章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信息图谱研究第87-117页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第87-94页
     ·地图投影的选择与设计第87页
     ·数据源及技术平台第87-88页
     ·数据预处理第88-90页
     ·土地利用的遥感信息解译第90-92页
     ·尺度的选择与数据集第92页
     ·数据质量控制与土地利用分类精度检验第92-93页
     ·土地利用信息图谱生成第93-94页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第94-101页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信息图谱的构建与分析第101-107页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信息图谱的构建第101-102页
     ·1989~2000 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信息图谱分析第102-103页
     ·2000~2004 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信息图谱分析第103-104页
     ·1989~2004 年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谱分析第104-107页
   ·土地利用分类指数变化图谱分析第107-111页
   ·土地利用转移信息图谱分析第111-115页
   ·小结第115-117页
第5章 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地信息图谱研究第117-132页
   ·盐碱化土地的遥感信息处理与图谱生成第117-127页
     ·盐碱化土地的遥感处理分析第117-118页
     ·盐碱化土地信息图谱生成第118-119页
     ·盐碱化土地信息图谱结构特征分析第119-127页
   ·松嫩平原典型区域盐碱化土地空间扩展过程分析第127-129页
     ·盐碱地斑块形态特征第127-128页
     ·盐碱地空间扩展强度第128-129页
     ·盐碱地空间扩展模式第129页
   ·土地盐碱化治理第129-130页
   ·小结第130-132页
第6章 基于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第132-156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信息图谱第132-134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信息图谱的特点第132-133页
     ·生态环境信息图谱在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中的优势第133-134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信息图谱的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34-139页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选择第134-135页
     ·指标选取的原则第135-136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途径第136页
     ·评价指标的确定第136-138页
     ·评价指标描述第138-139页
   ·松嫩平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第139-154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基本流程第139-140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第140-143页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143-148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等级描述第148-149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图谱生成第149-154页
   ·小结第154-156页
第7章 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空间分析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第156-178页
   ·SPCA-CA-Markov 模型介绍第156-161页
     ·马尔科夫模型(Markov)第157-158页
     ·元胞自动机模型(CA)第158-159页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第159-161页
     ·SPCA-CA-Markov 模型第161页
   ·土地适宜性图谱的构建第161-169页
     ·影响因子的选择第162页
     ·影响因子的获取及其图谱构成第162-163页
     ·各地类因子图集第163页
     ·基于空间相关与空间主成分分析的适宜性图集第163-169页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趋势预测第169-177页
   ·小结第177-178页
第8章 生态环境信息图谱-空间分析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第178-200页
   ·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在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中的应用第178-183页
     ·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在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中应用概述第178-179页
     ·GM(1,1)模型第179-182页
     ·灰色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第182-183页
   ·元胞自动机在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中的应用第183页
   ·松嫩平原土地利用格局空间优化模型的创建第183-187页
     ·GLP- CA-LUOM 模型优化目标第183-184页
     ·GLP- CA-LUOM 模型优化原则第184-185页
     ·GLP- CA-LUOM 模型结构第185-187页
     ·GLP- CA-LUOM 模型的实现第187页
   ·灰色线性规划土地持续利用的总量控制第187-191页
     ·决策变量设置第187页
     ·约束条件第187-190页
     ·目标函数第190页
     ·土地利用格局优化总量控制方案第190-191页
   ·基于元胞自动机(CA)的空间分配第191-192页
     ·CA 特征定义第191页
     ·CA 规则定义第191-192页
   ·松嫩平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优化方案第192-199页
     ·数据预处理第192-193页
     ·模型运行结果讨论第193-199页
   ·小结第199-200页
结论与建议第200-204页
 结论第200-203页
 建议第203-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4页
主要学术成果第214-216页
致谢第216-217页
摘要第217-221页
Abstract第221-224页

论文共2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农业LCA技术体系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下一篇:区域三农问题的系统研究--以吉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