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方案的研究
| 提要 | 第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 第7-8页 |
| ·TD-SCDMA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TD-SCDMA 的发展动态 | 第8页 |
| ·TD-SCDMA 建网的优势 | 第8-9页 |
| ·目前全国TD 建设情况 | 第9页 |
| ·课题主要研究方向 | 第9-10页 |
| ·小结 | 第10-11页 |
| 第2章 TD-SCDMA 基本原理与关键技术 | 第11-18页 |
| ·TD-SCDMA 基本原理 | 第11-13页 |
| ·网络结构 | 第11页 |
| ·无线接口协议 | 第11-13页 |
| ·TD-SCDMA 关键技术 | 第13-17页 |
| ·时分双工 | 第13页 |
| ·多址方式 | 第13-14页 |
| ·同步技术 | 第14页 |
| ·智能天线 | 第14-15页 |
| ·联合检测 | 第15-16页 |
| ·接力切换 | 第16页 |
| ·动态信道分配 | 第16-17页 |
| ·小结 | 第17-18页 |
| 第3章 TD-SCDMA 无线网络规划原理与流程 | 第18-23页 |
| ·无线网络规划概述 | 第18页 |
| ·网络规划概念 | 第18页 |
| ·网络规划原则 | 第18页 |
| ·TD-SCDMA 规划的流程 | 第18-21页 |
| ·规划目标定义及需求分析阶段 | 第19-20页 |
| ·传播模型校正阶段 | 第20-21页 |
| ·预规划阶段 | 第21页 |
| ·站址初选和查勘阶段 | 第21页 |
| ·详细规划阶段 | 第21页 |
| ·TD-SCDMA 规划的特点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4章 长春TD-SCDMA 无线网络规划方案 | 第23-31页 |
| ·规划目标 | 第23-24页 |
| ·区域划分 | 第23-24页 |
| ·覆盖目标 | 第24页 |
| ·容量目标 | 第24页 |
| ·覆盖区承载业务目标 | 第24页 |
| ·无线网设计指标 | 第24-25页 |
| ·业务质量指标 | 第24-25页 |
| ·业务模型 | 第25页 |
| ·链路预算 | 第25-27页 |
| ·基本参数确定 | 第25-27页 |
| ·链路预算 | 第27页 |
| ·TD-SCDMA 无线网络规划配置原则 | 第27-29页 |
| ·频率配置原则 | 第27页 |
| ·时隙配置原则 | 第27-28页 |
| ·基站配置原则 | 第28-29页 |
| ·网络规划方案 | 第29-30页 |
| ·规划思路 | 第29页 |
| ·长春TD-SCDMA 网络建设规模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5章 仿真参数设置 | 第31-39页 |
| ·区域划分及用户密度 | 第31页 |
| ·话务模型 | 第31-32页 |
| ·无线环境参数 | 第32页 |
| ·业务参数 | 第32页 |
| ·Dom 权重 | 第32-33页 |
| ·阴影衰落配置 | 第33-36页 |
| ·基站配置 | 第36-37页 |
| ·终端配置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6章 长春网络仿真分析 | 第39-54页 |
| ·最佳服务小区图层 | 第39页 |
| ·PCCPCH RSCP 图层 | 第39-41页 |
| ·PCCPCH SIR 图层 | 第41-42页 |
| ·PCCPCH 覆盖预测分析 | 第42页 |
| ·业务覆盖预测分析 | 第42-50页 |
| ·网络负荷预测分析 | 第50-52页 |
| ·网络容量仿真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摘要 | 第59-61页 |
| ABSTRACT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