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绪论 | 第7-8页 |
| 1 艺术家生平 | 第8-9页 |
| 2 德加初期的学习过程以及主要作品的分析,探讨德加的艺术追求 | 第9-15页 |
| ·德加早年的学习过程 | 第9-11页 |
| ·对《耶弗他之女》的分析 | 第11-12页 |
| ·对《塞米拉米勒创建巴比伦》的分析 | 第12-13页 |
| ·对《奥尔良城的灾难》的分析 | 第13-15页 |
| 3 德加在艺术观点转变时期的重要作品《贝莱利一家》所表现出的重大突破 | 第15-17页 |
| ·首先是对安格尔的突破 | 第15-16页 |
| ·绘画语言的突破 | 第15-16页 |
| ·人物姿态的改变 | 第16页 |
| ·构图的变革 | 第16-17页 |
| ·是色彩的运用 | 第17页 |
| 4 马奈对德加的影响 | 第17-22页 |
| ·马奈与德加的关系 | 第17-20页 |
| ·马奈与德加的相似之处 | 第17-18页 |
| ·马奈与德加的不同之处 | 第18-20页 |
| ·从《苦艾酒》看德加艺术风格的成熟 | 第20-22页 |
| ·从人物的形象来分析 | 第20-21页 |
| ·从构图和静物的形状分析 | 第21页 |
| ·从油画语言上分析 | 第21-22页 |
| 5 德加在进入印象派后的艺术追求,与同时期古典主义大师布格罗的对比 | 第22-26页 |
| ·从《维纳斯的诞生》看布格罗的艺术特点 | 第23-24页 |
| ·从德加的《咖啡厅里的妇女》对比与布格罗艺术追求的不同 | 第24-26页 |
| ·从题材上分析 | 第25页 |
| ·从绘画语言分析 | 第25-26页 |
| 6 着重分析德加为什么属于印象派,以及他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最终得出德加的艺术定位 | 第26-32页 |
| ·首先得弄清一个概念:印象派的特点有哪些 | 第26-27页 |
| ·重外光 | 第26页 |
| ·重瞬间 | 第26页 |
| ·重视觉 | 第26-27页 |
| ·重气氛 | 第27页 |
| ·其次,德加作为印象派大师,与其它印象派画家有什么不同 | 第27-32页 |
| ·艺术观点的区别 | 第27-28页 |
| ·在色彩的追求上的相似之处与区别 | 第28-29页 |
| ·德加注重在绘画语言和技法上的探索 | 第29-30页 |
| ·德加在构图上的经营 | 第30页 |
| ·德加对素描的注重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