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柳州市为例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建设用地扩张较快,土地利用率亟待提高第11页
     ·建设用地利用结构不合理,集约利用潜力较大第11-12页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愈加完善,但仍有不足之处第12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现状和进展第13-17页
     ·国外研究现状和进展第13-14页
     ·国内研究现状和进展第14-16页
     ·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和进展第16-17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研究思路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难点与重点第19页
   ·研究可能创新点第1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9-21页
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1-26页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第21-22页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地租、地价理论第22-23页
     ·区位理论第23-24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页
     ·定量分析理论第24-25页
     ·协同理论第25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25-26页
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第26-31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6-27页
     ·目的性原则第26页
     ·科学性原则第26页
     ·可操作性原则第26-27页
     ·系统性原则第27页
     ·动态性原则第27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7-30页
     ·土地投入产出水平指标第28-29页
     ·土地利用强度指标第29页
     ·土地利用动态潜力指标第29页
     ·土地利用效益指标第29-30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0-31页
4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第31-39页
   ·数据的标准化方法第31-32页
     ·标准化法第31页
     ·比重法第31-32页
     ·极差标准化法第32页
     ·极大值标准化法第32页
   ·权重的确定方法第32-34页
     ·主成分分析法第32-33页
     ·熵值法第33-34页
   ·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4-37页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第34页
     ·TOPSIS评价模型第34-36页
     ·协调度评价模型第36-37页
   ·多元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第37-38页
     ·数据的标准化第37页
     ·距离的计算第37-38页
     ·根据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第38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38-39页
5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第39-64页
   ·柳州市概况第39-43页
     ·柳州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第39-40页
     ·柳州市建设用地的变化趋势第40-42页
     ·柳州市建设用地特点第42-43页
   ·柳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第43-51页
     ·数据的来源第43-44页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方法第44页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过程第44-50页
     ·柳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态变化趋势第50-51页
   ·柳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第51-63页
     ·数据的来源第51-52页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方法第52页
     ·熵值法确定权重第52-55页
     ·基于TOPSIS模型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第55-58页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第58-60页
     ·柳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分类及其特征第60-6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63-64页
6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对策第64-68页
   ·因地制宜,提高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第64-65页
     ·加大中心城区改造力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第64页
     ·强化土地投入力度,促进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第64-65页
     ·统筹区域发展,提高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第65页
   ·科学构建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的引导和控制第65-66页
     ·统筹规划职能,提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位第65页
     ·树立集约用地原则,提高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第65-66页
     ·科学编制乡(镇)村规划,促进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第66页
   ·不断完善土地市场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第66页
     ·规范国有土地出让行为,促进集约用地第66页
     ·健全土地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二、三级土地市场第66页
   ·切实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第66-68页
     ·充分发挥经济激励机制,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第66-67页
     ·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监管,提高土地利用率第67-68页
7 结语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蚁群算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柳州市为例
下一篇:枣阳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