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可持续发展下主导产业选择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 第13-14页 |
·可持续发展下主导产业选择是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 | 第14-15页 |
·可持续发展下主导产业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 第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的主要观点评述 | 第17-21页 |
·比较优势基准 | 第17页 |
·赫希曼产业关联基准 | 第17-18页 |
·罗斯托基准 | 第18-19页 |
·筱原基准 | 第19页 |
·我国学者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 第19-20页 |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的缺陷 | 第20-21页 |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 第21-22页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主导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概念和含义 | 第23-27页 |
·主导产业的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主导产业的的含义 | 第23页 |
·主导产业的特征 | 第23-24页 |
·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 | 第24-27页 |
·产业结构调整的含义 | 第24-25页 |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 第25-26页 |
·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3 可持续发展下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 第27-37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7-28页 |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 第28-29页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主导产业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29-30页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主导产业选择原则和基准 | 第30-37页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主导产业选择原则 | 第30-31页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主导产业基准指标选择的原则 | 第31-32页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 第32-37页 |
4 五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 第37-46页 |
·五省市基本省情 | 第37-39页 |
·五省市的面积和人口 | 第37页 |
·五省市自然资源条件 | 第37-38页 |
·五省市矿产资源 | 第38-39页 |
·五省市交通运输条件 | 第39页 |
·五省市主要经济指标 | 第39-46页 |
·经济总量 | 第39-40页 |
·产业结构 | 第40-41页 |
·发展成本 | 第41-43页 |
·人均GDP | 第43-44页 |
·产业比较优势 | 第44-46页 |
5 基于AHP 的主导产业模型和评价结果 | 第46-57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46-47页 |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和模型 | 第47-50页 |
·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 | 第47页 |
·主导产业评价模型 | 第47-50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综合评价结果 | 第50-57页 |
6 五省市主导产业比较分析 | 第57-75页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产业类型分析 | 第57-61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比较 | 第61-75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工业产值 | 第61-64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需求收入弹性 | 第64-67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区位熵 | 第67-69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科教文投入水平 | 第69-70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卫生福利事业投入 | 第70-72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就业人口 | 第72-75页 |
7. 结论 | 第75-78页 |
·可持续发展视角产业分类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方向 | 第75页 |
·五省市低资源投入低污染类型产业工业产值比重偏低 | 第75-76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对卫生福利事业的贡献显著 | 第76页 |
·五省市主导产业科教投入不足 | 第76页 |
·五省市低资源消耗低污染类型产业的区位优势显著 | 第76-78页 |
结束语 | 第78-79页 |
注释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