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24页 |
1.克拉维酸简介 | 第17-21页 |
·克拉维酸菌种发展 | 第17-18页 |
·克拉维酸发酵技术发展 | 第18-19页 |
·克拉维酸下游分离纯化技术发展 | 第19-20页 |
·克拉维酸化学合成途径 | 第20页 |
·其它β-内酰胺酶抑制剂简介 | 第20-21页 |
2.克拉维酸锂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克拉维酸锂的应用情况 | 第21页 |
·克拉维酸锂的研发背景 | 第21-22页 |
3.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克拉维酸锂制备方法研究 | 第22-23页 |
·克拉维酸锂性质研究 | 第23页 |
·克拉维酸锂反应结晶研究 | 第23页 |
·有关物质E的结构鉴定与产生机制研究 | 第23-24页 |
第一章 克拉维酸锂的制备方法研究 | 第24-38页 |
1.试剂与仪器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页 |
2.方法 | 第24-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树脂处理及再生方法 | 第26页 |
3.预试方法、结果及讨论 | 第26-32页 |
·树脂制备法 | 第26-28页 |
·反应结晶法 | 第28-32页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树脂制备法 | 第33-34页 |
·反应结晶法 | 第34-35页 |
5 小结 | 第35-38页 |
·两种克拉维酸锂制备方法比较 | 第36页 |
·自制克拉维酸锂与购买标准品比较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克拉维酸锂及其酸的性质研究 | 第38-47页 |
1.试剂与仪器 | 第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仪器 | 第38页 |
2.方法 | 第38-41页 |
·分析方法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3.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克拉维酸锂的密度 | 第41页 |
·克拉维酸锂溶解性 | 第41-42页 |
·克拉维酸锂稳定性 | 第42-43页 |
·克拉维酸性质研究 | 第43-45页 |
4.小结 | 第45-47页 |
·克拉维酸锂的性质 | 第45页 |
·克拉维酸的性质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克拉维酸锂的反应结晶过程研究 | 第47-56页 |
1.试剂与仪器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2.方法 | 第47-48页 |
·分析方法 | 第47页 |
·晶体制备方法 | 第47-48页 |
3.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原工艺生产克拉维酸锂成品晶形分析 | 第48页 |
·结晶方式分析 | 第48-50页 |
·反应结晶条件研究 | 第50-54页 |
·优化后工艺条件及晶形 | 第54-55页 |
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克拉维酸锂中有关物质结构鉴定及产生因素探讨 | 第56-69页 |
1.试剂与仪器 | 第56页 |
·试剂 | 第56页 |
·仪器 | 第56页 |
2.方法 | 第56-62页 |
·克拉维酸锂有关物质结构分析 | 第56页 |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有关物质E含量分析 | 第57页 |
·克拉维酸锂样品的TIC分析 | 第57页 |
·特征离子的质谱图和裂解路径 | 第57-59页 |
·有关物质E的可能产生路线 | 第59-60页 |
·有关物质E的产生机制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有关物质E的消除方法 | 第61-62页 |
3.实验结果 | 第62-66页 |
·克拉维酸锂中有关物质结构 | 第62页 |
·有关物质E的产生因素 | 第62-65页 |
·有关物质E的消除方案 | 第65-66页 |
4.讨论 | 第66-68页 |
·有关物质E产生机制 | 第66-67页 |
·有关物质E的消除方法 | 第67页 |
·有关物质E产生因素在其他方面影响 | 第67-68页 |
5.小结 | 第68-69页 |
·结构鉴定为有关物质E | 第68页 |
·有关物质E的产生与消除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