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第2章 国内外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5页 |
·创新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 第17-20页 |
·创新概念的提出 | 第17页 |
·创新概念的发展 | 第17-19页 |
·自主创新的概念 | 第19-20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 | 第20-22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 第22-24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4-25页 |
第3章 企业自主创新理论基础 | 第25-36页 |
·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界定 | 第25页 |
·企业自主创新概念 | 第25-26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概念 | 第26-27页 |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概念 | 第27页 |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7-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 第27-2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 第29-36页 |
第4章 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 | 第36-40页 |
·潜在自主创新能力现状 | 第36-37页 |
·自主创新投入能力现状 | 第37页 |
·自主创新活动能力现状 | 第37-38页 |
·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现状 | 第38-39页 |
·自主创新环境能力现状 | 第39-40页 |
第5章 四个直辖市自主创新能力实证分析 | 第40-54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40-42页 |
·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的必要性 | 第40页 |
·指标筛选的目的和方法 | 第40-42页 |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42-43页 |
·正向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 第42页 |
·反向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 第42-43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43-45页 |
·信度分析 | 第43-44页 |
·效度分析 | 第44-45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5-47页 |
·熵权系数法的介绍 | 第45-46页 |
·评价结果 | 第46-47页 |
·采用集对分析法进行评价 | 第47-51页 |
·集对分析法的介绍 | 第47-49页 |
·评价结果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4页 |
·企业R&D活动人员投入不强,研发机构不完善 | 第51页 |
·R&D经费投入强度弱,企业科技活动能力欠缺 | 第51-52页 |
·存在很强的依赖度,消化吸收能力弱 | 第52页 |
·发明专利拥有量较少,产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第52-53页 |
·政府及金融机构对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不够 | 第53-54页 |
第6章 上海市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 第54-60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54页 |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54-55页 |
·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55-56页 |
·信度分析 | 第55页 |
·效度分析 | 第55-56页 |
·采用密切值进行评价 | 第56-58页 |
·密切值法的介绍 | 第56-57页 |
·评价结果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60页 |
第7章 提升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 第60-65页 |
·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重视人才培养 | 第60-61页 |
·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 第60页 |
·重视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员工创新的意识 | 第60-61页 |
·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和促进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 第61-62页 |
·加大基础性研究经费的投入 | 第61-62页 |
·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 第62页 |
·提高协同研究能力,改善社会服务体系 | 第62-63页 |
·建立产、学、研联盟机制 | 第62-63页 |
·改善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 | 第63页 |
·建立资金扶持体系和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 第63-65页 |
·建立资金扶持体系,克服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 第64页 |
·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加大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 | 第64-65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9页 |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66-67页 |
·创新点 | 第66-67页 |
·不足之处 | 第67页 |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