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接收设备、无线电收音机论文--其他论文

高速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6-8页
第一章 时钟数据恢复系统基础第8-22页
 第一节 串行链路的结构第8-9页
 第二节 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分类第9页
 第三节 基于模拟锁相环结构的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第9-13页
     ·输入输出的传递函数第11页
     ·抖动传函(Jitter Transfer)第11-12页
     ·抖动产生(Jitter Generation)第12页
     ·抖动容忍度(Jitter Tolerance)第12-13页
 第四节 半数字双环路的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第13-19页
     ·Bang-Bang鉴相器第15-17页
     ·数字滤波器第17-18页
     ·相位内插器第18页
     ·半数字的时钟数据恢复系统模型第18-19页
 第五节 本论文采用的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结构第19-20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20-22页
第二章 一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第22-38页
 第一节 芯片实现第22-25页
     ·数字鉴相器第23-24页
     ·可测性设计第24-25页
 第二节 一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系统分析第25-31页
     ·一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频域特性第25-29页
     ·一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频偏问题第29页
     ·环路延时的影响第29-31页
 第三节 一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测试结果第31-37页
     ·输入输出特性第32-33页
     ·抖动容忍度特性第33-34页
     ·初始锁定异常第34-37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二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第38-48页
 第一节 芯片实现第38-41页
     ·环路延迟的优化第39-41页
 第二节 二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系统分析第41-45页
     ·二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频域特性第41-43页
     ·二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频偏问题第43-44页
     ·离散化对二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影响第44-45页
 第三节 二阶时钟数据恢复系统的测试结果第45-47页
     ·输入输出特性第45-46页
     ·抖动容忍度特性第46-47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论文总结和工作展望第48-49页
 第一节 论文总结第48页
 第二节 工作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_CLOCK中频谱扩展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一种无线Ad-Hoc网络跨层服务发现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