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的局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0-22页 |
第六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深圳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及大众认同度分析 | 第23-34页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 | 第23-27页 |
一、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发展历程 | 第23-25页 |
二、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深圳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深圳互联网保险市场大众认同度分析 | 第28-34页 |
一、调查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第28-29页 |
二、调查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三、大众认同度分析 | 第30-34页 |
第三章 深圳市互联网保险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50页 |
第一节 互联网保险市场监管概况 | 第34-36页 |
一、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监管现状 | 第34-35页 |
二、深圳市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监管现状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深圳互联网保险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45页 |
一、法律法规滞后 | 第36-38页 |
二、监管手段和方式有待改进 | 第38-40页 |
三、互联网保险产品和市场监管不足 | 第40-44页 |
四、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不完善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深圳互联网保险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5-50页 |
一、法制建设不完善,导致行业监管仍存在诸多漏洞 | 第45-46页 |
二、监管标准不明确,导致监管内容碎片化 | 第46页 |
三、互联网本身的特定风险,导致监管难度大 | 第46-48页 |
四、风险管理人才缺乏,导致内部监管能力有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国外互联网保险市场监管经验借鉴及其意义 | 第50-54页 |
第一节 国外互联网保险市场监管经验 | 第50-52页 |
一、美国互联网保险双重监管 | 第50-51页 |
二、欧洲国家“一致性”互联网保险监管 | 第51页 |
三、日本行政主导监管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国外互联网保险市场监管经验的借鉴意义 | 第52-54页 |
一、法律保障是互联网保险监管的基础 | 第52页 |
二、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 第52-53页 |
三、重视完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互联网保险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54-60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 第54-55页 |
一、构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体系,弥补制度短板 | 第54页 |
二、制定互联网保险行业标准和经营细则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完善监管主体权责体制机制 | 第55-56页 |
一、完善监管机构权责 | 第55页 |
二、制定行业自律规范 | 第55-56页 |
三、加强国内与国际监管合作 | 第56页 |
第三节 完善监管内容及风险防范机制 | 第56-58页 |
一、完善监管政策取向和策略 | 第56-57页 |
二、完善市场行为监管机制 | 第57页 |
三、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 第57-58页 |
三、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 第58页 |
第四节 完善监管配套体系建设 | 第58-60页 |
一、建立互联网保险官方数据库 | 第58页 |
二、培养互联网保险监管人才 | 第58-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1 互联网保险调查问卷 | 第65-68页 |
附录2 互联网保险调查访谈提纲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