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序言 | 第8-17页 |
一 学术史概论 | 第8-13页 |
二 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 第13-15页 |
三 主要观点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张鷟生平事迹略考 | 第17-31页 |
第一节 生平事迹 | 第17-24页 |
第二节 交游圈子 | 第24-31页 |
一、张鷟的同年 | 第24-27页 |
二、张鷟的同僚 | 第27-31页 |
第二章 《朝野佥载》的版本和佚文 | 第31-46页 |
第一节 版本流传 | 第31-37页 |
一、历代官私书目对《朝野佥载》的著录 | 第31-35页 |
二、历代笔记、类书等对《朝野佥载》的摘引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现存版本 | 第37-41页 |
一、六卷本系统 | 第38-40页 |
二、一卷本系统 | 第40-41页 |
第三节 佚文情况 | 第41-46页 |
第三章 《资治通鉴考异》对《朝野佥载》的取舍 | 第46-71页 |
第一节 《考异》直接取用《朝野佥载》的内容 | 第46-54页 |
一、《考异》以《朝野佥载》所载地名作为取用依据的内容 | 第46-47页 |
二、《考异》以《朝野佥载》所载日期作为取用依据的内容 | 第47-49页 |
三、《考异》以《朝野佥载》所载人名作为取用依据的内容 | 第49页 |
四、《考异》以《朝野佥载》所载可信度作为取用依据的内容 | 第49-51页 |
五、《考异》以《朝野佥载》所载可补正史作为取用依据的内容 | 第51-54页 |
第二节 《考异》参考取用《朝野佥载》的内容 | 第54-60页 |
一、《考异》以《朝野佥载》所载日期为参取依据的内容 | 第54-56页 |
二、《考异》以《朝野佥载》所载基本史实为参取依据的内容 | 第56-60页 |
第三节 《考异》未取用《朝野佥载》的内容 | 第60-71页 |
一、《考异》认为《朝野佥载》所载夸张的内容 | 第60-62页 |
二、《考异》认为《朝野佥载》所载失实的内容 | 第62-71页 |
第四章 《朝野佥载》与《通鉴》、两《唐书》的比较 | 第71-108页 |
第一节 与《通鉴》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71-85页 |
第二节 与两《唐书》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85-108页 |
一、与两《唐书》志文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85-96页 |
二、与两《唐书》传文相关内容的比较 | 第96-108页 |
第五章 《朝野佥载》所载不见于正史的内容 | 第108-145页 |
第一节 关于政治风气和官员事迹的记载 | 第108-131页 |
一、中央与地方政治 | 第108-121页 |
二、关于权贵与朝官好尚 | 第121-128页 |
三、官员与士子心态 | 第128-131页 |
第二节 关于当时社会文化的记载 | 第131-145页 |
一、文学风气 | 第131-133页 |
二、宗教流行 | 第133-137页 |
三、都市与工商业 | 第137-140页 |
四、医药与天文 | 第140-142页 |
五、岭南民俗与地方首领 | 第142-145页 |
第六章 《朝野佥载》的文献价值 | 第145-153页 |
第一节 堪与正史参行 | 第145-149页 |
第二节 内容丰富独特 | 第149-150页 |
第三节 具有较大影响 | 第150-1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3-156页 |
后记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