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国外研究 | 第8-11页 |
·国内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5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3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性比较分析 | 第15-21页 |
·发达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性 | 第15-16页 |
·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性 | 第16-17页 |
·中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性 | 第17-21页 |
第三章 陕西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第21-26页 |
·陕西省经济增长现状 | 第21-22页 |
·陕西省科技实力分析 | 第22-25页 |
·经费投入 | 第22-23页 |
·人力资源投入 | 第23-24页 |
·科技活动产出 | 第24-25页 |
·陕西省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技术进步的测算模型与方法 | 第26-33页 |
·技术进步的测算模型 | 第26-30页 |
·增长速度方程 | 第26-28页 |
·全要素生产率模型 | 第28页 |
·增长因素分析模型 | 第28-30页 |
·技术进步贡献测算方法 | 第30-31页 |
·对产值增长速度贡献的测度 | 第30页 |
·对新增产值贡献度的测度 | 第30-31页 |
·对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贡献的测度 | 第31页 |
·对新增劳动生产率贡献的测度 | 第31页 |
·本文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的方法选择 | 第31-33页 |
第五章 陕西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相关度的实证分析 | 第33-41页 |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 | 第33-38页 |
·模型的确立 | 第33-34页 |
·衡量技术进步作用的指标 | 第34-35页 |
·数据资料的搜集及处理 | 第35-36页 |
·参数α、β值的确定 | 第36-38页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 | 第38-41页 |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 第38-39页 |
·陕西省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 第39-40页 |
·陕西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相关度分析 | 第40-41页 |
第六章 陕西省实现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的对策及建议 | 第41-51页 |
·陕西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不协同的原因:科技体制落后 | 第41-43页 |
·科技资源的专用性强,隶属部门的专用性弱 | 第41页 |
·市场化程度低,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不强 | 第41-42页 |
·政府职能定错位 | 第42-43页 |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协同的关键:科技体制创新 | 第43-45页 |
·科技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 第43-44页 |
·科技体制创新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页 |
·科技体制创新的四条关键经验 | 第44-45页 |
·陕西省科技体制创新的建议 | 第45-51页 |
·转换科技资源的所有权体制,成立高层次的组织领导机构 | 第46-47页 |
·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体制 | 第47-48页 |
·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学技术政策 | 第48-49页 |
·转变政府的职能 | 第49-51页 |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