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多核平台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4-15页
   ·论文的研究贡献和创新点第15-17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第19-30页
   ·引言第19页
   ·IDS 的基本概念第19-22页
     ·网络中的安全隐患第20-21页
     ·IDS 的基本功能第21-22页
   ·IDS 的发展历史第22-23页
   ·IDS 的分类第23-27页
     ·根据检测对象分类第24-25页
     ·根据检测方法分类第25-26页
     ·根据响应策略分类第26页
     ·根据体系结构分类第26页
     ·根据工作方式分类第26-27页
   ·IDS 存在的缺陷和面临的挑战第27-28页
   ·IDS 的发展趋势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多核平台的并行编程技术第30-44页
   ·引言第30-31页
   ·多核技术概述第31-35页
     ·多核处理器的基本概念第31-32页
     ·多核处理器的发展历史第32-33页
     ·Intel 超线程技术第33-34页
     ·多核平台为NIDS 提供的支持第34-35页
   ·并行计算技术概述第35-40页
     ·并行算法的概念和分类第35-36页
     ·并行算法的设计策略和方法第36-37页
     ·并行算法的编程模型第37-39页
     ·并行程序的性能评测第39页
     ·并行计算对NIDS 的意义第39-40页
   ·多核平台上并行编程的关键问题第40-43页
     ·编程环境的选取问题第40-41页
     ·任务调度的负载均衡问题第41-42页
     ·多核平台上的多线程程序调试问题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多核平台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第44-75页
   ·引言第44-45页
   ·理论模型的比较和选择第45-57页
     ·模型设计的基本策略第46-47页
     ·专用检测模型第47-52页
     ·混合检测模型第52-55页
     ·通用检测模型第55-57页
   ·系统架构和系统流程第57-61页
     ·系统架构第57-59页
     ·系统流程第59-61页
   ·流状态表模块的设计第61-63页
     ·流状态表Hash 算法的信息论分析第61-62页
     ·流状态表Hash 算法的实验分析第62-63页
   ·负载均衡调度模块的设计第63-68页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的实现方式第63-64页
     ·系统中负载均衡调度算法的设计第64-68页
   ·负载因子定义模块的设计第68-74页
     ·负载因子定义的相关研究和主要缺陷第68-70页
     ·基于因子分析理论的负载定义第70-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基于多核平台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现第75-107页
   ·引言第75-76页
   ·SNORT 系统源码分析第76-87页
     ·Snort 系统的基本流程第76-78页
     ·Snort 的插件机制第78-81页
     ·Snort 的规则链表第81-83页
     ·Snort 的快速规则匹配引擎第83-84页
     ·Snort 的数据包处理第84-86页
     ·Snort 的事件机制第86-87页
   ·系统模块的实现第87-98页
     ·流状态表的实现第88-90页
     ·性能负载表的实现第90-92页
     ·数据包环形缓冲的实现第92-95页
     ·调度算法的实现第95-98页
   ·系统模块与SNORT 系统的整合第98-102页
     ·数据包检测的线程化包装第98-99页
     ·重要变量的复制和共享第99-101页
     ·多核平台上多线程NIDS 的集成第101-102页
   ·系统调试第102-105页
     ·Intel(?) VTune 性能分析器简介第102页
     ·多核平台上多线程NIDS 的调试和优化第102-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六章 系统测试第107-119页
   ·引言第107页
   ·测试环境第107-108页
   ·性能测试指标第108-109页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109-117页
     ·加速比测试第109-111页
     ·调度算法的有效性测试第111-113页
     ·多模式匹配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13-114页
     ·负载因子定义效果测试第114-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6页
附录第126-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与学术论文第132-135页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 services协同工作流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社交网站的群集存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