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引论 | 第9-12页 |
一、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和司法认定 | 第12-17页 |
(一) 交通肇事的犯罪主体范围 | 第12-14页 |
(二) 我国现行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认定 | 第14-17页 |
1、对交通肇事适用范围的定义 | 第14页 |
2、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之定性问题 | 第14-17页 |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法律问题分析 | 第17-24页 |
(二) 逃逸行为的认定 | 第17-24页 |
1、逃逸行为认定辨析 | 第17-18页 |
2、逃逸的目的辨析 | 第18-20页 |
3、逃逸在认定交通肇事罪中的性质和作用 | 第20-21页 |
4、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研究 | 第21-24页 |
三、"酒后驾车"肇事的法律问题分析 | 第24-33页 |
(一) 我国"酒后驾驶"问题现状 | 第24-25页 |
(二) "酒后驾驶"为何成为社会热点? | 第25-26页 |
(三) "酒后驾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分析 | 第26-30页 |
1、行政责任 | 第26-27页 |
2、民事责任 | 第27-30页 |
3、刑事责任 | 第30页 |
(四) 我国酒后驾车相关法律的不足分析 | 第30-33页 |
1、法律责任过轻 | 第30-31页 |
2、法律适用不统一 | 第31页 |
3、道德教育和法律规定不完善 | 第31-33页 |
四、完善交通肇事逃逸与酒后驾车肇事的立法建议 | 第33-37页 |
(一) "逃逸致人死亡"应构成独立罪名 | 第33页 |
(二) 制定合理的"酒后驾车"法律认定标准 | 第33-35页 |
(三) 完善酒后驾车的刑法治理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