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私法论文--国际刑法论文

冲突与调和:论国际刑事法院证据制度--兼论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

内容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9页
一、国际刑事证据制度概述第9-19页
 (一)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9-10页
 (二) 国际刑事诉讼的历史演进第10-13页
  1. 有记载的第一次国际刑事审判第10页
  2. 两次大战时期的国际刑事审判第10-11页
  3. 特设刑庭时期的国际刑事诉讼第11-12页
  4. 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第12-13页
 (三) 国际刑事法院诉讼程序第13页
 (四) 侦查阶段第13-14页
  1. 证据的调查第13-14页
  2. 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第14页
 (五) 预审阶段第14-15页
 (六) 庭审阶段第15-18页
  1. 证据的提出方式第15-16页
  2. 法官角色的变化第16页
  3. 被告人有罪答辩程序第16页
  4. 口头证据和书面证据等证据变通措施第16-18页
 (七) 上诉阶段第18-19页
二、国际刑事法院证据制度面临的冲突和挑战第19-23页
 (一) 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特性第19-20页
 (二) 国际刑事法院面临的挑战第20-23页
三、国际刑事法院证据制度的调和第23-41页
 (一) 两大法系调和的基础第23-26页
  1. 价值上具有共通性第23-25页
  2. 通行的国际刑事司法原则的确立第25页
  3. 国际社会的努力第25-26页
 (二) 国际刑事法院证据制度中两大法系的调和第26-38页
  1. 检察官第26-28页
  2. 增设预审法官第28-29页
  3. 庭审法官第29-32页
  4. 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第32-34页
  5. 被害人参与诉讼第34-35页
  6. 证人作证制度第35-38页
 (三) 国际刑事法院证据制度的特点及成因第38-41页
  1. 收集证据方面第38-39页
  2. 证据的提出、审查和判断方面第39页
  3. 证人作证方面第39-40页
  4. 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第40-41页
四、如何完善我国证据制度第41-51页
 (一) 我国当前证据法状况第41-42页
 (二) 证人作证制度第42-43页
  1. 我国证人不出庭的原因第42页
  2. 证人不出庭的对策第42-43页
 (三) 书面证据的使用第43-47页
  1. 国际刑事法院书面证据的使用情况第43-44页
  2. 正确认识书面证据第44-46页
  3. 如何保障书面证据的合理使用第46-47页
 (四) 证据的采纳和评估第47-51页
  1. 国际刑事诉讼的做法第47-48页
  2. 我国证据的采纳和评估第48-49页
  3. 法官的素质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2-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反海盗国际法律机制
下一篇: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适用--对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内容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