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前人的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 第11页 |
| 第二章 文化人类学为服饰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 | 第11-15页 |
| ·文化人类学简介 | 第11-13页 |
| ·研究范围和学科特征 | 第11-12页 |
| ·文化人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通过文化人类学来研究丧服文化变迁的可行性 | 第13-15页 |
| ·文化人类学是一种有力的文化批评工具 | 第13页 |
| ·文化人类学对丧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支撑 | 第13页 |
| ·文化人类学文化变迁理论对丧服演变研究具有丰富的指导作用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中国传统丧服文化概要 | 第15-23页 |
| ·丧服释义 | 第15-16页 |
| ·传统丧服的形制 | 第16-20页 |
| ·中国传统丧服文化的特点 | 第20-23页 |
| ·宗法制度是传统丧服文化的社会依托 | 第21-22页 |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丧服文化的精神内核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封建时代的丧服变革 | 第23-29页 |
| ·丧服形式的完善 | 第23-24页 |
| ·服丧范围的扩减 | 第24页 |
| ·居丧时间的调整 | 第24-25页 |
| ·服叙规格的升降 | 第25-26页 |
| ·丧主身份的变动 | 第26页 |
| ·根据现实需要所做的变通 | 第26-27页 |
| ·丧服样式的简化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五章 近代社会的丧服文化转型 | 第29-38页 |
| ·晚清以来的"西俗东渐" | 第29-31页 |
| ·民国时期的服制革新 | 第31-34页 |
| ·新文化运动与丧服变革 | 第34-36页 |
| ·陈独秀对传统丧葬礼俗的批判 | 第34-35页 |
| ·胡适身体力行进行改革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六章 当代丧服文化的变革 | 第38-47页 |
| ·建国初期 | 第38页 |
| ·文化大革命时期 | 第38-39页 |
| ·改革开放至今 | 第39-46页 |
| ·国家的宏观引导 | 第39-41页 |
| ·有关当代丧服变迁的田野调查——以河北某乡村为例 | 第41-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七章 结语 | 第47-52页 |
| ·丧服文化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 第47-48页 |
| ·辩证看待传统丧服文化 | 第48-50页 |
| ·传统的现代化之路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