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带中部平泉营子一带构造特征与三叠系沉积物源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研究区交通及地理位置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盆地分析的意义和同构造沉积的研究方法 | 第13-20页 |
·盆地分析与区域构造解析的关系 | 第13-14页 |
·同构造沉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同构造沉积的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D ickinson 三角图解 | 第18-20页 |
·完成的工作量 | 第20-22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2-45页 |
·燕山中段区域构造格局 | 第22-26页 |
·丰宁-隆化断裂 | 第24页 |
·平泉-古北口断裂 | 第24-25页 |
·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 | 第25-26页 |
·区域地层 | 第26-33页 |
·太古界 | 第26页 |
·中上元古界 | 第26-29页 |
·古生界 | 第29-31页 |
·中生界 | 第31-33页 |
·新生界 | 第33页 |
·岩浆岩 | 第33-36页 |
·侵入岩 | 第33-35页 |
·火山岩 | 第35-36页 |
·研究区主要断层及褶皱构造 | 第36-42页 |
·大北山-宋杖子逆冲-褶皱构造 | 第36-39页 |
·东山-三道沟逆冲-褶皱构造 | 第39页 |
·庙沟-狮子庙正断层 | 第39-42页 |
·燕山中段主要的区域构造事件 | 第42-45页 |
·华北-蒙古联合板块形成阶段 | 第42页 |
·印支期构造运动 | 第42-43页 |
·燕山期构造运动 | 第43-44页 |
·早白垩世伸展构造 | 第44-45页 |
第3章 营子盆地三叠系砂岩物源分析 | 第45-56页 |
·刘家沟-二马营组水动力条件 | 第45-48页 |
·物源区构造环境研究 | 第48-56页 |
·分析方法 | 第48页 |
·分析结果 | 第48-56页 |
第4章 燕山中段印支期构造事件 | 第56-62页 |
·营子盆地印支期构造演化过程 | 第56-58页 |
·印支期板内造山运动的时代探讨 | 第58-60页 |
·燕山带中段构造演化过程 | 第60-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