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不能未遂犯的概念、理论定位 | 第10-12页 |
二、 不能未遂犯的当罚性根据 | 第12-18页 |
(一) 报应与预防的法感情能否单独作为刑罚的根据 | 第12-14页 |
(二) 报应刑评价机制与目的刑评价机制在犯罪论体系当中如何共存 | 第14-18页 |
三、 不能未遂犯中的危险性概念 | 第18-25页 |
(一) 主观的危险与客观的危险 | 第18-20页 |
(二) 行为人的危险与行为的危险 | 第20-22页 |
(三) 行为的危险性与结果的危险性 | 第22-25页 |
四、 危险性判断理论学说概况 | 第25-33页 |
(一) 纯粹主观说 | 第25-26页 |
(二) 抽象的危险说 | 第26-27页 |
(三) 客观危险说 | 第27-29页 |
(四) 具体危险说 | 第29-30页 |
(五) 印象说之提倡 | 第30-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个人简历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