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台湾高雄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45页
 综述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代研究进展第13-31页
  1. 流行病学第13页
  2. 危险因素第13-14页
  3. 发病机制第14-18页
  4. 诊断第18页
  5. 治疗第18-25页
  参考文献第25-31页
 综述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研究进展第31-45页
  1. 病名研究第31页
  2. 病因病机研究第31-33页
   ·病因研究第31-33页
   ·病机研究第33页
  3. 证候研究第33-35页
  4. 治疗研究第35-39页
   ·辨证论治第35-36页
   ·辨病论治第36-38页
   ·辨证辨病相结合治疗第38-39页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39页
  6. 其他疗法第39-40页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5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45-64页
 前言第45页
 中医证候量表的制定第45-46页
  1. 中医证候量表的制定依据第45页
  2. 调查表的制定要求第45-46页
 病例选择标准第46-47页
  1. 病例诊断标准第46-47页
   ·临床诊断标准第46页
   ·临床分型标准第46页
   ·影像学诊断第46-47页
  2. 病例选择第47页
   ·纳入标准第47页
   ·排除标准第47页
  3. 样本来源第47页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47-48页
  1. 研究内容第47-48页
  2. 研究方法第48页
  3. 分析过程第48页
   ·数据整理第48页
   ·统计方法第48页
 结果第48-61页
  1. NAFLD分层研究第48-52页
   ·一般资料情况第48-49页
   ·病程的分布第49-50页
   ·男女的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比较第5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饮食习惯第50-51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第51-52页
  2. NAFLD的症状分布规律第52-53页
   ·各种症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出现的频率第52页
   ·舌脉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出现的频率第52-53页
  3. 统计方法的选择第53-61页
   ·因子分析第53-55页
   ·复杂系统熵聚堆第55-57页
   ·因子分析与非监督复杂系统熵聚堆聚类结果的比较第57页
   ·台湾高雄地区NAFLD的证型分布第57-58页
   ·病情程度与证型的关系第58-59页
   ·病程与证型的关系第59页
   ·性别与证型的关系第59-60页
   ·年龄与证型的关系第60-61页
 讨论第61-63页
  1. NAFLD症状分析第61页
  2. NAFLD证型分析第61页
  3. 病情程度与证型的关系第61-62页
  4. 病程与证型的关系第62页
  5. 对NAFLD中医证候特点的认识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三部分 药物对照研究 清热化痰,理气活血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第64-70页
 1. 临床资料第64页
 2. 诊断标准第64-65页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及依据第64页
   ·西医诊断标准及依据第64页
   ·病例纳入标准第64页
   ·病例排除标准第64-65页
 3. 研究方法第65-66页
   ·试验设计第65页
   ·治疗药物第65页
   ·观察指标第65页
   ·疗效评定标准第65-66页
   ·统计学处理第66页
 4. 结果第66-67页
 5. 讨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0页
附录第70-80页
 附录1第70-73页
 附录2第73-77页
 附录3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个人简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医温针对疲劳大鼠作用复杂机制研究
下一篇: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