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迷宫--曹禺前期剧作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曹禺前期剧作构置的"人性迷宫" | 第11-25页 |
(一) 叙事主体的"自我冲突" | 第11-18页 |
1.当事人与讲述人叙述话语的冲突 | 第11-15页 |
2."讲述人"与"评论者"的叙述冲突 | 第15-17页 |
3.当事人与"评论者"叙述话语的冲突 | 第17-18页 |
(二) "人性迷宫"的矛盾呈现 | 第18-25页 |
1.极爱与极恨 | 第19页 |
2.背叛与妥协 | 第19-21页 |
3.善良与邪恶 | 第21-23页 |
4.庸俗与高贵 | 第23-25页 |
二、曹禺的"人性迷宫" | 第25-40页 |
(一) 童年记忆元素 | 第25-29页 |
(二) 时代与文化元素 | 第29-35页 |
(三) 表演与创作的角色转换 | 第35-40页 |
三、曹禺在"人性"描摹中的"迷失" | 第40-55页 |
(一) 人性多维描摹中的"不和谐之音" | 第41-46页 |
(二) 人物结局处理方式的反思 | 第46-50页 |
1.最无辜的"死亡" | 第46-47页 |
2.鲁大海、方达生的去向 | 第47-49页 |
3.金子的迷茫 | 第49-50页 |
4.愫芳的出走 | 第50页 |
(三) "人性迷宫"的出路何在 | 第50-55页 |
注释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