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航运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论文开展的背景 | 第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交通运输业的特征与发展历史 | 第12-17页 |
·运输的概念 | 第12页 |
·交通运输概念 | 第12页 |
·交通运输业概念 | 第12页 |
·交通运输业组成 | 第12页 |
·交通运输业的特征 | 第12-13页 |
·交通运输业的产生 | 第13-14页 |
·交通运输业的四个发展时期 | 第14-15页 |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提高运输效率,运输趋于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 | 第15-16页 |
·交通运输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工业化理论 | 第17-23页 |
·什么是工业化 | 第17页 |
·工业化进程的划分依据 | 第17-19页 |
·传统工业化的弊端 | 第19页 |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 第19页 |
·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 第19-21页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 | 第21-23页 |
第四章 城市化理论 | 第23-26页 |
·什么是城市化 | 第23页 |
·城市化的含义 | 第23页 |
·城市化的本质 | 第23-24页 |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 | 第24页 |
·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4-25页 |
·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 第25-26页 |
第五章 运输化理论 | 第26-42页 |
·运输化理论的产生 | 第26页 |
·运输化理论要点 | 第26-27页 |
·与运输化有关的三个经济发展阶段 | 第27-33页 |
·前运输化阶段 | 第28-29页 |
·运输化阶段 | 第29-31页 |
·后运输化阶段 | 第31-33页 |
·运输化的作用 | 第33页 |
·运输化在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 第33页 |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 第33-35页 |
·经济结构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 第35-37页 |
·轻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 第36页 |
·重化学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 第36页 |
·加工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时期 | 第36-37页 |
·高新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时期 | 第37页 |
·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因素 | 第37-39页 |
·城市形成的三个因素 | 第37页 |
·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 | 第37-39页 |
·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9-42页 |
·交通运输的发展在宏观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交通运输的发展在微观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六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42-47页 |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间的交替推拉关系论 | 第42页 |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间相互作用关系 | 第42-43页 |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间外部效果论 | 第43页 |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43-45页 |
·交通运输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 第45页 |
·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发展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七章 航运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47-51页 |
·航运的定义与组成 | 第47-48页 |
·航运的定义 | 第47页 |
·航运的组成 | 第47页 |
·航运业范畴 | 第47页 |
·航运与航道的关系 | 第47-48页 |
·航道等级的划分 | 第48页 |
·航运的技术经济特征 | 第48-49页 |
·航运的缺点 | 第49-50页 |
·柳州航运涉及的河流 | 第50-51页 |
第八章 广西内河航运 | 第51-55页 |
·广西河流状况 | 第51页 |
·广西航运设施 | 第51-52页 |
·广西综合运输体系 | 第52-55页 |
第九章 广西航运的重要地位 | 第55-69页 |
·发展北部湾经济区航运的地位 | 第55-57页 |
·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 第57-59页 |
·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历史背景 | 第57-58页 |
·建设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意义 | 第58-59页 |
·广西航运综合评价 | 第59-61页 |
·广西航运存在问题 | 第61页 |
·广西航运发展面临的形势 | 第61-62页 |
·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 第62-63页 |
·规划原则 | 第62页 |
·总体目标 | 第62-63页 |
·航道规划 | 第63页 |
·广西“十二五”期间航运建设目标 | 第63-64页 |
·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64-65页 |
·广西经济发展的目标 | 第65-67页 |
·广西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 第67-69页 |
第十章 柳州内河航运研究 | 第69-78页 |
·柳州基本情况 | 第69-70页 |
·历史地理情况 | 第69页 |
·柳州工业经济的地位 | 第69-70页 |
·柳州航运现状 | 第70页 |
·柳州航道状况及等级 | 第70页 |
·航行于柳黔江船舶的基本情况 | 第70-72页 |
·航行船舶的基本情况 | 第70-71页 |
·航行于柳、黔江船舶的日通过量 | 第71-72页 |
·柳州综合运输情况 | 第72-74页 |
·铁路基本情况 | 第73页 |
·公路基本情况 | 第73页 |
·航空基本情况 | 第73-74页 |
·港口基本情况 | 第74页 |
·柳州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74-75页 |
·柳州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 第75-76页 |
·柳州发展经济采取的措施 | 第76-78页 |
第十一章 柳州航运发展研究 | 第78-87页 |
·柳黔江航道升级,打通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 | 第78-79页 |
·柳黔江航运发展,柳州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大提高 | 第79页 |
·红水河复航,实现广西现代交通出海出边战略 | 第79-80页 |
·红水河双线航道整治,西煤东运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80-82页 |
·红水河航道整治情况 | 第80-81页 |
·红水河航道整治后,西煤东运可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81-82页 |
·柳州航运发展对柳州工业化的影响 | 第82-84页 |
·柳州航运发展对柳州产业布局的影响 | 第84-85页 |
·柳州航运发展推动柳州市物流业的发展 | 第85-87页 |
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7页 |
·建议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