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4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6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4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城市现代化的文献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文献研究综述 | 第18-21页 |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3 内陆开放型城市构建进程中政府角色的理论分析 | 第21-30页 |
·内陆开放型城市发展的目标导向 | 第21-22页 |
·基础设施高效化 | 第21页 |
·产业结构高级化 | 第21页 |
·城市管理科学化 | 第21-22页 |
·城市功能多样化 | 第22页 |
·居民生活高质化 | 第22页 |
·生态环境园林化 | 第22页 |
·内陆开放型城市构建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依据 | 第22-26页 |
·“善治”理论 | 第22-24页 |
·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24-25页 |
·系统论 | 第25-26页 |
·内陆开放型城市发展需要政府具备的基本角色 | 第26-30页 |
·城市管理的规划者 | 第26-27页 |
·城市经济的调节者 | 第27页 |
·城市交通的推进者 | 第27-28页 |
·城市文化的建设者 | 第28页 |
·法治环境的维护者 | 第28-30页 |
4 内陆开放型城市构建进程中政府角色比较及其启示 | 第30-37页 |
·国外内陆开放型城市构建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及其启示 | 第30-33页 |
·印度班加罗尔 | 第30-31页 |
·美国芝加哥 | 第31-33页 |
·启示 | 第33页 |
·国内内陆开放型城市构建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及其启示 | 第33-37页 |
·成都 | 第33-35页 |
·西安 | 第35-36页 |
·启示 | 第36-37页 |
5 重庆在构建内陆开放型城市进程中政府角色与作用分析 | 第37-46页 |
·重庆构建内陆开放型城市的现实基础 | 第37-42页 |
·全方位开放格局打造开放经济发展平台 | 第37-38页 |
·“五个重庆”构筑良好软硬环境 | 第38-40页 |
·“四件大事”启动重庆民生工程 | 第40-42页 |
·“干部轮岗”营造能上能下的流动机制 | 第42页 |
·重庆内陆开放型城市构建进程中的政府角色缺失剖析 | 第42-46页 |
·政府开放意识不强 | 第42-43页 |
·制度、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 第43页 |
·市民意识尚不成熟,有待规范 | 第43-44页 |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亲民之风尚未形成 | 第44-45页 |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的人才观未受重视 | 第45-46页 |
6 重庆在构建内陆开放型城市进程中的政府角色转变思路 | 第46-51页 |
·改革政府内部管理体制 | 第46-47页 |
·政府信息体现共享性 | 第46页 |
·政府行为凸显回应性 | 第46-47页 |
·政府理念蕴含包容性 | 第47页 |
·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 第47-48页 |
·保持政府行政过程参与性 | 第48页 |
·提高市民素质,培育市民意识 | 第48-49页 |
·完善开放型人才培养机制 | 第49-50页 |
·培育独特的城市精神 | 第50-51页 |
7 结束语 | 第51-53页 |
·城市长效管理的推动者 | 第51页 |
·市民积极参与的引导者 | 第51-52页 |
·公共服务的先行者 | 第52页 |
·全民教育计划的推动者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7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