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折/衍混合系统像质分析模型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衍射光学发展概述 | 第12-16页 |
|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9页 |
|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衍射光学元件特性分析 | 第20-42页 |
| ·衍射光学元件色散特性 | 第20-26页 |
| ·一般衍射元件(DOE)色散特性 | 第20-22页 |
| ·谐衍射元件(HOE)色散特性 | 第22-23页 |
| ·二者比较分析 | 第23-26页 |
| ·衍射效率 | 第26-30页 |
| ·连续表面DOE 的衍射效率计算 | 第26-28页 |
| ·N 阶量化后的DOE 衍射效率计算 | 第28-30页 |
| ·衍射效率与MTF | 第30-33页 |
| ·MTF 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 ·利用衍射效率近似计算多光谱MTF | 第32-33页 |
| ·多层衍射元件 | 第33-41页 |
| ·多层衍射元件设计原理 | 第33-35页 |
| ·多层衍射元件衍射效率 | 第35-37页 |
| ·多层衍射元件设计实例 | 第37-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折/衍混合系统位相修正模型 | 第42-78页 |
| ·传统像质分析模型 | 第42-44页 |
| ·衍射元件位相修正模型 | 第44-5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4-47页 |
| ·不同衍射结构模型的统一 | 第47-51页 |
| ·考虑入射角度影响的位相函数修正 | 第51-58页 |
| ·入射角度对一般衍射元件位相函数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入射角度对谐衍射元件位相函数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入射角度对双层衍射元件位相函数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入射角度对衍射效率的影响 | 第56-58页 |
| ·考虑加工误差影响的位相函数修正 | 第58-62页 |
| ·加工误差对单层衍射元件位相函数的影响 | 第58-61页 |
| ·加工误差对双层衍射元件位相函数的影响 | 第61-62页 |
| ·折/衍混合系统仿真分析 | 第62-76页 |
| ·DOE 模型 | 第63-65页 |
| ·HOE 模型 | 第65-69页 |
| ·MOE 模型 | 第69-71页 |
| ·入射角度对系统MTF 的影响 | 第71-73页 |
| ·加工误差对系统MTF 的影响 | 第73-76页 |
| ·小结 | 第76-78页 |
| 第四章 折/衍混合系统实例分析 | 第78-100页 |
| ·CCD 相机系统成像分析 | 第78-91页 |
| ·系统设计参数 | 第78-79页 |
| ·CCD 相机系统成像分析模型 | 第79-88页 |
| ·最佳像面位置修正 | 第88-91页 |
| ·CCD 相机系统 MTF 检测 | 第91-97页 |
| ·窄带滤波装置 | 第91-93页 |
| ·设计像面位置MTF 测量 | 第93-95页 |
| ·各波长最佳像面位置MTF 测量 | 第95-97页 |
| ·小结 | 第97-100页 |
| 第五章 衍射光学元件的加工 | 第100-110页 |
| ·衍射元件的传统加工方法 | 第100-101页 |
| ·利用溶胶凝胶材料加工衍射元件 | 第101-109页 |
| ·加工方法和定标 | 第101-107页 |
| ·加工后的衍射元件光学检测结果和分析 | 第107-109页 |
| ·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110-113页 |
| ·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121-122页 |
|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 第122-123页 |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