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网络立法的宪法思考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1页
 (一)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研究现状第9页
 (三)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与研究思路第9-11页
一、网络立法的缘起第11-16页
 (一) “人肉搜索”的负面影响第11-13页
 (二) “网络暴力”的出现第13-14页
 (三) 网络言论屡受威胁第14-16页
二、我国网络立法的现状与缺陷第16-22页
 (一) 我国网络立法的现状第16-18页
  1.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基本法律第16页
  2. 国务院针对管理网络服务颁布的行政法规第16页
  3.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第16-17页
  4. 国家部委制定的规章第17-18页
 (二) 我国网络立法的缺陷第18-22页
  1. 立法主体多头第18-19页
  2. 立法层次比较低第19-20页
  3. 立法程序缺乏民主参与第20页
  4. 立法内容缺乏可操作性第20-21页
  5. 网络立法缺乏宪法精神的指导第21-22页
三、宪法指导网络立法的必要性第22-29页
 (一) 网络对公民表达自由的实现意义重大第22-25页
  1. 提升个人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第23页
  2. 拓展公共讨论空间,培育公民意识第23-24页
  3. 监督公共权力,推动民主进程第24-25页
 (二) 网络涉及的权利冲突需要宪法的平衡第25-29页
  1. 网络表达权与名誉权隐私权的冲突第25-27页
  2. 基本权利的冲突需要宪法的平衡第27-29页
四、宪法指导下网络立法的构想第29-48页
 (一) “人肉搜索”的“分流”限制第29-36页
  1. 个人信息的必要保护与例外第29-32页
  2. “人肉搜索”的“分流”立法第32-36页
 (二) 关于是否立法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分析第36-48页
  1. 网络实名制的利与弊第36-41页
  2. 韩国网络实名制的立法经验难以借鉴第41-42页
  3. 我国目前不宜立法实行网络实名制第42-44页
  4. 网络实名制的替代立法完善第44-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自然资源特许使用权
下一篇:实证主义法本体论之经验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