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 | 第15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概述 | 第16-27页 |
第一节 生态移民的历史追溯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同心县实施生态移民的背景和效益分析 | 第17-19页 |
一、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情况简介 | 第17-18页 |
二、同心县生态移民工程的效益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同心县实施生态移民的可行性与障碍性 | 第19-23页 |
一、可行性分析 | 第19-20页 |
二、障碍性分析 | 第20-23页 |
第四节 同心县实施生态移民的对策性探讨和深化反思 | 第23-27页 |
一、有的放矢的对策路径 | 第23-25页 |
二、政策反思:治标不治本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生态移民工程中公共服务体系的结构调整 | 第27-35页 |
第一节 政府间公共服务的权责结构 | 第27-30页 |
一、中央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 | 第28-29页 |
二、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 | 第29页 |
三、中央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权责特征比较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结构 | 第30-32页 |
一、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0页 |
二、非政府组织辅助作用的发挥 | 第30-32页 |
三、企业的有效参与 | 第32页 |
第三节 生态移民工程的系统结构 | 第32-35页 |
一、核心结构:指挥系统 | 第32-34页 |
二、外围结构:部门系统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生态移民工程中公共服务体系的功能建设 | 第35-45页 |
第一节 生态移民基地公共服务功能的内容纬度 | 第35-42页 |
一、支持性功能 | 第35-38页 |
二、建设性功能:基础设施建设 | 第38-40页 |
三、发展性功能:就业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生态移民基地公共服务功能的问题和困境 | 第42-45页 |
一、生态移民基地公共服务的问题所在 | 第42-43页 |
二、生态移民基地公共服务功能的困境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生态移民工程中公共服务体系的机制保障 | 第45-55页 |
第一节 公平机制:公共服务的政策过程 | 第45-49页 |
一、公共政策的理论支撑 | 第45-46页 |
二、公共政策的主要环节 | 第46-49页 |
第二节 民主机制:公共服务的公民参与 | 第49-52页 |
一、公民诉求 | 第49-50页 |
二、政务公开 | 第50-51页 |
三、议事制度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评估机制:公共服务的整体评价 | 第52-55页 |
一、评估主体的选择 | 第52-53页 |
二、绩效评估的方式 | 第53页 |
三、评估标准的选择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生态移民工程中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新审视与创新变革 | 第55-61页 |
第一节 生态移民工程中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特征 | 第55-56页 |
第二节 生态移民工程中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问题 | 第56-57页 |
第三节 生态移民工程中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57-59页 |
第四节 生态移民工程中公共服务的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