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0页 | 
| ·研究的总体思路及内容体系 | 第20-22页 | 
| ·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20-21页 | 
| ·研究的内容体系 | 第21-22页 | 
| ·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国际实践综述 | 第24-41页 | 
| ·基本概念 | 第24-29页 | 
| ·资源与资源城市 | 第24页 | 
| ·产业与产业结构 | 第24-25页 | 
| ·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集群 | 第25-29页 | 
| ·基本理论 | 第29-33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9-31页 | 
| ·资源经济理论 | 第31页 |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31-32页 | 
| ·产业经济理论 | 第32-33页 | 
| ·产业结构优化国际实践 | 第33-41页 | 
| ·美国产业结构演变模式及启示 | 第33-35页 | 
| ·日本产业结构演变模式及启示 | 第35-37页 | 
| ·巴西产业结构演变模式及启示 | 第37-39页 | 
| ·产业结构国际模式比较 | 第39-41页 | 
| 第3章 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及途径 | 第41-55页 | 
| ·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机制 | 第41-43页 | 
| ·内在动力机制 | 第41-42页 | 
| ·外在动力机制 | 第42页 | 
| ·内外动力机制的关系 | 第42-43页 | 
|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 第43-47页 | 
| ·美、德、法、日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 | 第43-45页 | 
| ·美、德、法、日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 第45-47页 | 
| ·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启示 | 第47页 | 
|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 | 第47-55页 | 
| ·结构现状分析 | 第47-51页 | 
| ·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 | 第51-55页 | 
| 第4章 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及评价机制 | 第55-71页 | 
| ·产业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55-60页 | 
| ·模型构建的依据 | 第55-56页 | 
| ·模型设计 | 第56-60页 | 
| ·产业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0-65页 | 
|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6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61-65页 | 
| ·评价方法选取 | 第65页 | 
|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方法 | 第65-71页 | 
|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原则 | 第65页 | 
|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方法 | 第65-66页 | 
|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模型 | 第66-71页 | 
| 第5章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度量 | 第71-88页 | 
| ·产业集群的内部组织结构与基本特征 | 第71-73页 | 
| ·产业集群的内部组织结构 | 第71-72页 | 
| ·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 第72-73页 | 
| ·产业集群的性质与分类 | 第73-76页 | 
| ·产业集群的性质 | 第73-75页 | 
| ·产业集群的分类 | 第75-76页 | 
|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产生条件 | 第76-79页 | 
|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 第76-78页 | 
| ·产业集群产生的条件 | 第78-79页 | 
| ·产业集群度量与识别 | 第79-84页 | 
| ·产业集群联系强度度量 | 第79-80页 | 
| ·产业集群识别 | 第80-84页 | 
| ·产业集群增长模型 | 第84-88页 | 
| ·种群生态学模型 | 第85-86页 | 
| ·产业集群增长模型 | 第86-88页 | 
| 第6章 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 第88-107页 | 
| ·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回顾 | 第88-91页 | 
| ·第一次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 | 第88页 | 
| ·第二次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 | 第88-89页 | 
| ·第三次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 | 第89-91页 | 
| ·国际石油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影响 | 第91-93页 | 
| ·我国石油业面临跨国大石油公司的巨大挑战 | 第91-92页 | 
| ·我国石油业面临周边及中东产油国石油公司的巨大挑战 | 第92-93页 | 
| ·国内外油气资源城市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第93-98页 | 
| ·国外主要油气资源城市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 第94-97页 | 
| ·国内油气资源城市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 第97-98页 | 
| ·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 | 第98-107页 | 
| ·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挑战 | 第99-103页 | 
| ·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 | 第103-104页 | 
| ·我国油气资源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对策 | 第104-107页 | 
| 第7章 大庆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 | 第107-123页 | 
| ·大庆市基本概况 | 第107-109页 | 
| ·区位状况 | 第107页 | 
| ·资源状况 | 第107-108页 | 
| ·产业状况 | 第108-109页 | 
| ·大庆市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定位与发展重点 | 第109-114页 | 
| ·目标定位 | 第109-111页 | 
| ·发展重点 | 第111-114页 | 
| ·大庆市产业结构优化对策建议 | 第114-123页 | 
| ·优化三次产业结构 | 第114-116页 | 
| ·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 第116-119页 | 
| ·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 第119-120页 | 
| ·稳步发展外向型经济 | 第120-121页 | 
|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 第121-123页 | 
| 结论 | 第123-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34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 | 第134-135页 | 
| 攻读博士期间负责的科研 | 第135-13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获奖研究成果 | 第136-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8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8-139页 | 
| 详细摘要 | 第139-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