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矿岩工程条件与开挖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下向进路充填关键技术 | 第9-13页 |
·软岩巷道变形特征研究 | 第13-16页 |
·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矿体赋存环境调查 | 第21-29页 |
·地质条件调查 | 第21-25页 |
·地质概况 | 第21-22页 |
·结构面产状调查 | 第22-25页 |
·岩体破坏特征调查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金川深部矿岩力学实验与参数的工程处理 | 第29-51页 |
·岩石力学试验 | 第30-43页 |
·岩石试件的选取与加工 | 第30-32页 |
·岩石试样实验结果 | 第32-43页 |
·岩体力学参数处理基本理论 | 第43-47页 |
·Hoek-Brown强度准则 | 第43-44页 |
·RMR岩体分类系统 | 第44-47页 |
·岩石参数的工程处理方法 | 第47-48页 |
·岩体变形参数的工程处理 | 第47-48页 |
·岩体强度指标的工程处理 | 第48页 |
·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48-50页 |
·岩体变形参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岩体强度指标的确定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深部矿岩开挖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模拟 | 第51-78页 |
·引言 | 第5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1-52页 |
·上下分层垂直进路布置方式的数值模拟 | 第52-59页 |
·计算方法 | 第52页 |
·FLAC3D程序简介 | 第52-54页 |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充填体与围岩接触面的处理 | 第56-57页 |
·回采进路布置方案设计 | 第57-58页 |
·数值计算力学模型 | 第58-59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75页 |
·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分析 | 第60-64页 |
·充填体应力分析 | 第64-67页 |
·充填体与围岩接触单元变形状态分析 | 第67-70页 |
·垂直方向位移变形分析 | 第70-73页 |
·塑性区分析 | 第73-75页 |
·数值分析结果讨论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8-81页 |
·总结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