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处理水华的环境安全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 | 第11-15页 |
·我国富营养化现状 | 第11-12页 |
·蓝藻水华 | 第12-14页 |
·蓝藻水华的危害 | 第14-15页 |
·水华的污染与防治 | 第15-22页 |
·水华的预防 | 第15-17页 |
·水华的治理技术 | 第17-20页 |
·存在问题 | 第20-21页 |
·综合治理 | 第21-22页 |
·微囊藻及MC的环境归趋 | 第22-26页 |
·微囊藻在水-沉积物体系中的归趋 | 第22-23页 |
·MC在环境中的归趋 | 第23-26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沉积物中MC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28-35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9页 |
·MCLR的HPLC测定 | 第29页 |
·微囊藻细胞内MC浓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沉积物中MC提取方法的优化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提取时间的优化结果 | 第31页 |
·提取剂甲醇浓度的优化结果 | 第31-32页 |
·提取次数的优化结果 | 第32-33页 |
·提取剂用量的优化结果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有氧条件下絮凝处理水华的环境安全性研究 | 第35-46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36-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藻细胞计数方法 | 第38页 |
·MC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 第38页 |
·总有机碳及总氮的测定方法 | 第38页 |
·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絮凝处理的效果 | 第39-40页 |
·絮凝处理对藻细胞的影响 | 第40-41页 |
·絮凝处理对细胞重悬浮的影响 | 第41-42页 |
·絮凝处理对细胞内MC的释放及降解的影响 | 第42-43页 |
·絮凝处理对水相中TOC及TN的影响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厌氧条件下絮凝处理水华环境安全性的研究 | 第46-57页 |
·引言 | 第4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实验仪器 | 第46-47页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实验设计 | 第48-49页 |
·厌氧条件的控制 | 第49页 |
·藻细胞计数方法 | 第49页 |
·MC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 第49-50页 |
·总有机碳及总氮的测定方法 | 第50页 |
·统计分析 | 第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絮凝处理的效果 | 第50-51页 |
·絮凝处理对藻细胞的影响 | 第51-52页 |
·絮凝处理对细胞重悬浮的影响 | 第52-53页 |
·絮凝处理对细胞内MC的释放及降解的影响 | 第53-54页 |
·絮凝处理对水相中TOC及TN的影响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